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肖古孜村:国学小课堂里的“党建暖心曲”

“祖丽比亚快点收拾,国学小课堂要开始了!”每周六清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肖古孜村的巷道里,总会响起家长催促孩子上课的声音。这生动场景的背后,是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驻村工作队与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国学小课堂,破解群众难题的暖心实践。
破解“管护难”:党建引领把课堂办在家门口
作为城乡接合部,托克扎克镇阿亚格肖古孜村村民多忙于就业,孩子假期“管护难”成了不少家庭的心头事。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始终将群众需求放在首位,将这一问题纳入“党建+民生”重点清单,随即启动“党员入户访民情”行动,摸排全村学生的年龄结构、学业水平及家庭实际需求,最终敲定“集中开设国学课堂+学业辅导”的解决方案,把党组织的关怀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用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承诺。
聚合力破难题:党员带头补齐课堂“软硬件”
“缺资金党员捐、缺师资党员上!”面对课堂筹备中的难题,村党支部与工作队带头攻坚,快速整合资源补齐 “短板”。
硬件方面,多方筹集4万余元,将村委会闲置办公室改造成特色教室;联动派出单位与社会力量,打造“石榴籽读书角”;协调中国电信喀什分公司捐赠15万元教学设备,让课堂硬件提质升级。为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教室墙面张贴“仁义礼智信”传统文化展板,专门设置“爱我中华 童心向党”作品展示台,让孩子们一走进课堂就浸润在文化与爱国主义氛围中。
师资方面,工作队党员干部主动请缨,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精心备课授课,确保孩子们在假期也能获得专业的辅导与教育。
文化润童心:特色课程让国学“活”起来
村党支部与工作队坚持“党建+文化传承”思路,为“国学小课堂”设计了一套特色课程体系。每堂课开篇设置“课前十分钟”环节,通过经典古诗词诵读、传统礼仪学习,让文化浸润学生的学习日常;结合传统节日,创新开展“手作鲜花赠母亲”“端午缝香包”“红色故事润童心”等主题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实践。
今年暑假,课堂还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出漆扇制作、水拓画体验等特色项目,并带领学生们走进博物馆、科技馆开展研学活动,以沉浸式体验引导孩子们拓宽视野、快乐成长。
小手拉大手:课堂奏响乡村“和谐音”
为让国学文化延伸到家庭,村党支部创新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同学国学”活动,党员干部带头鼓励孩子们当家庭“小老师”,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全家共学的动力。“以前孩子放假总在家玩手机,现在每周盼着去国学课堂,回来还教我们学国家通用语言、讲礼仪,家庭氛围都融洽了!”村民约麦尔江·库尔班的话,道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
据了解,国学小课堂自2021年开办以来,已累计开课185期,300余名学生受益。如今,村里的琅琅读书声,成了最动人的“党建音符”。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国学’模式,让小课堂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引导孩子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用文化力量为乡村振兴添活力、聚合力。”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驻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肖古孜村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李亮说。
疏附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钟燕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