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县:充分发挥援疆智力资源 着力打造县域教育新高地
近年来,伊宁县充分借助全链条、组团式、接力式援疆力量,从硬件设施建设到教师人才队伍培育双向发力,全力助推县域教育水平提升,加快打造教育发展新高地。在伊宁县南通高级中学,这股援疆暖流正滋养着每一位学子的成长。

伊宁县南通高级中学高二年级学生阿比旦・阿布都许库尔家住阿热吾斯塘镇,距离县城有一个多小时车程,在这所学校就读一年多来,她对校园充满好感。
“整个学校令人耳目一新,亮堂的教室、整齐的宿舍,还有绿植遍布的校园,让我们能在绿色环境里安心学习。更重要的是,援疆老师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让学习轻松不少,以前只能在视频和课本里看的实验,现在都能在实验室亲手操作了。” 阿比旦・阿布都许库尔的话语里满是欣喜。
这所现代化高中,占地面积达193亩,总投资2.12亿元,建筑面积40700平方米,绿化面积29600平方米。校园内建筑错落有致,绿树成荫,营造出宁静又充满生机的学习与工作氛围。智能化教室、高标准实验室、多功能体育馆等现代设施一应俱全,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乐园。高二学生买吾拉尼・热依木江就格外喜欢学校的化学实验室:“我们的援疆教师特别专业,遇到学习困惑,他们总会热情又充满激情地引导我们。碰到化学知识点,老师还会带我们去先进的实验室做实验,特别有收获。”
“我们在实验设备上投入了2800万元,建成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有了这些硬件,中学必开的实验能全部开全开好,让学生在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江苏省教育厅还投资400万元,为学校建起了科技馆。”南通援疆教师领队、伊宁县南通高级中学副校长石高荣介绍道。自2024 年投入使用以来,该校目前在校生已达1600多人,开设32个教学班,教师队伍中包含7名来自江苏南通各学校的名师,石高荣作为第三批教育部“组团式”南通援疆教师领队,除了管理工作,还承担着高中生物教学任务,每周平均授课超10课时。
谈及援疆教育工作的开展,石高荣条理清晰:“我们主要从四方面发力:一是用疆外教师的工作热情感染引领本地教师,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二是优化管理模式,比如早读课、晚自习做到有学生在就有老师在,一个班配一位老师,强化学生管理与辅导,提升学习效率;三是通过教师培训,把南通先进教学理念引入新疆,先培养一批优质骨干教师,再由他们带动年轻教师,打造‘带不走的优秀教职队伍’;四是通过观摩课、讲座等形式,辐射带动更多教师学习,虽然援建的是一所学校,但能为伊宁县教育注入新活力。”
在援疆力量的持续赋能下,伊宁县南通高级中学正成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批批援疆骨干教师与当地教师结成“青蓝对子”,把先进理念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伊宁做法”;更可贵的是,教育援疆让民族团结、家国情怀在少年心中拔节孕穗,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进每一次主题班会、每一节思政微课。如今,援疆的春风吹遍伊宁县的大街小巷,那是援疆援到心坎上的“幸福工程”。(伊宁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常胜 杨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