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解锁“水上粮仓”的合规密码
“一二三、一二三……”“起鱼咯!”近期,位于吉木萨尔县北庭镇的兆祥养殖专业合作社迎来丰收,工人们分工明确,合力收网、分拣装筐,鱼跃人欢笑。
从最初的24亩鱼塘到如今的180亩生态养殖基地,养殖品种从传统四大家鱼扩展到黄辣丁、五道黑、南美白对虾等10个品种……作为当地水产养殖的“缩影”,兆祥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丰收得益于当地多年来打造的生态养殖模式。
合作社负责人张兆祥介绍,今年鱼苗产量和质量实现“双丰收”,销量增加,用票需求也随之增长,不少客户在关注鱼苗品质、成活率的同时,更重视他们取得的发票是否规范。
据悉,昌吉州依托天山冰川融水等资源禀赋,探索绿色生态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盐碱地“海鲜陆养”等特色养殖模式,推动水产养殖向集约化发展。国家税务总局昌吉回族自治州税务局立足辖区产业发展特点,构建“精细服务+风险防控”双轮驱动机制,为水产养殖企业注入合规发展“活水”。
“在税务部门的辅导下,我们进一步优化了财务流程。现在内部管理更顺畅,开票也更规范,赢得了更多客户信任。”张兆祥说道。据了解,当地税务部门针对批发与零售等不同开票需求,梳理了规范开票流程示意图,帮助合作社准确选择商品编码、规格,规范填写备注信息,同时辅导其建立交易台账,确保品名、数量与实际交易一致,实现交易数据可追溯,为合作社合规经营夯实数据基础。
昌吉州现有水产养殖面积2.4万亩,其中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3000余亩,预计年产量1000余吨,已经成为全疆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主产区。近日,新疆鑫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头茬85万尾南美对虾“抢鲜”上市。在养殖基地,社员们正忙着撒网、拉线、收网,一只只清亮透明、壳薄体肥的南美白对虾在网兜中翻腾跳跃。
今年,该合作社成功试验了温室大棚反季节养殖模式,实现一年两茬,单池年产值增长2倍,预计全年总产量可达300吨。同时,合作社依托智慧养殖系统保持水中有益菌和微量元素含量稳定,让虾苗成活率上升至80%。
“前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繁育、研发和养殖等方面,对财务管理和政策把握难免有所忽视。税务部门围绕农产品发票开具、免税收入申报、票据管理等方面为我们‘点对点’开展辅导,提示了虾苗采购、销售等环节的涉税处理要点,为合作社合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新疆鑫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成亮说道。
在昌吉州的水产版图里,除了备受青睐的鲜虾外,还有天山雪水与富硒沃土共同孕育而成的“天山雪蟹”,这种螃蟹个头肥美、肉质紧实、回味鲜甜,已成为代表当地优质水产的一张名片。
玛纳斯县鸿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目前养殖面积已发展到了4000亩。“我们公司长期从周边散户采购蟹苗,有的养殖户会存在开票不规范、交付滞后的情况,所以这部分的发票核对和整理一直是公司财务头疼的事儿。”公司财务负责人陈准说道。
针对这一情形,当地税务部门指导企业建立起“散户采购-发票接收-核验归档”台账,规范采购订单、验收单与发票的“三单匹配”留存制度,同时引导企业做好自产与外购产品的分类核算,确保财务处理更合规,进一步降低涉税风险。
“税务部门上门开展‘健康体检’,针对日常经营中容易混淆的细节,特别是票据管理、成本核算、凭证归档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及时纠正了我们的理解偏差,帮助公司有效规避了涉税风险。”陈准说道。(魏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