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普湖·水韵华章(一)
画面:档案史志馆整齐的档案,主播在里面行走,从一排档案里面抽出一卷档案来,坐在桌子面翻阅:字幕、画外音:
王永超出镜:
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二军进军南疆,二军四师作为前卫部队徒步抵达喀什。同年11月四师十二团一营前往伽师县驻防,12月二营的五百多名官兵进驻岳普湖,苏老泉也跟着这支队伍进驻岳普湖,组建岳普湖县委、县人民政府。
1950年3月,岳普湖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苏老泉作为解放军到地方的党代表,到岳普湖县任副县长,开展工作。
主播画外音:
苏老泉到任后,目睹百姓生活困苦,当即恳请上级政府开仓放粮,及时解决了粮荒问题。在与群众的接触中,他进一步了解到,岳普湖人常因缺水陷入绝境、四处逃荒,水已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关键瓶颈。
为破解缺水难题,苏老泉决定深入考察岳普湖县缺水的深层次原因,对全县水渠展开逐一实地勘察。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他每天徒步艰难前行 10 多公里,将每一条水渠的走向、损毁状况都详细记录在册,并精心绘制出完整的水利分布图。到了夜晚,他又走进百姓家中促膝长谈,还多次召开座谈会,虚心向有经验的农民请教水利灌溉的实际问题。经过半个多月的日夜奔波,苏老泉终于全面摸清了全县水利灌溉系统的现状。
1951 年 4 月 9 日,岳普湖县水利委员会正式成立。苏老泉结合调研情况,精心研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用水制度,又依据各地区、各乡的耕地面积与作物需水情况,精确划分了分水比例。这一举措实施后,彻底结束了岳普湖县历史上用水管理混乱、争抢水源的局面。
在全面掌握水利现状的基础上,苏老泉经过反复调研,又与当地群众多次沟通讨论,最终提出创新方案:将三条河(盖孜河、克孜河和叶尔羌河)的水源合并引入拜什坎河,待水流汇入岳普湖县境内后,再根据各灌溉区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分配。1951年8月,在全县第三次人民代表会议上,苏老泉详细阐述了这一思路,同时提出开挖新渠、合并旧渠,以及建设全县总枢纽闸的具体建议,为后续水利工程建设明确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