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达里雅布依的今昔之变

达里雅布依的今昔之变

2025-09-17 11:09:13 来源:中新网新疆

  编者按: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迎来成立70周年的光辉时刻。70载砥砺奋进,新疆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个乡村在时代浪潮中实现华丽转身,达里雅布依村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中新网新疆新闻9月17日电(甄立民 王瑞)19世纪初期,考古学家发现了隐匿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达里雅布依村 。因其地理位置极度偏远闭塞,这里的人们长期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最后的沙漠部落”之名由此而来。1989年,新疆于田县设立达里雅布依乡,为这片神秘之地带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达里雅布依人也从此告别游牧,走向定居生活。

  时光流转至现在,初秋的达里雅布依新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青灰色的二层小楼与沙黄色的平房相互映衬,错落有致。乡卫生院、旅游接待中心和村小学沿街道有序排列,小汽车和摩托车往来穿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村同样热闹非凡,各地的考古学家、摄影爱好者、游客纷至沓来,只为领略这世外桃源般的沙漠奇迹。从古老村落的历史沉淀,到新村落的跨越发展,达里雅布依村的变迁,正是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助力边远乡村振兴、推动新疆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来乡村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

  新房子,新生活

  搬迁至新村后,村民们迅速融入了全新的生活节奏。村民艾加汗·买提于素甫如今每天使用电饭锅、液化气为家人准备一日三餐。回想起过去用木柴做饭时烟熏火燎的场景,再对比当下的从容惬意,她满是感慨。最让她女儿依巴代提·买司地克开心的是,如今在家不仅能每天洗上热水澡,还能穿上漂亮的花裙和高跟鞋,这些在满是沙土的老村,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艾加汗·买提于素甫介绍,搬迁前村民们居住在“笆子房”里,饮用的是苦咸水,照明靠的是煤油灯。2002年村里虽通了光伏电,但每天仅能使用几个小时。直到2019年,大网电接入村里,这一状况才得到彻底改变。麦提库尔班·托合提老人对家里新装的电采暖设备赞不绝口,一按开关,温暖便扑面而来,从此再无需为冬日取暖而发愁。他由衷地感激党的好政策,让自己在有生之年能住进如此温暖舒适的新房。

达里雅布依新村航拍图。甄立民 摄
达里雅布依新村航拍图。甄立民 摄

  为帮助村民拓宽增收渠道,村里成立了肉苁蓉种植、养殖和旅游合作社。有了合作社对老村产业的兜底保障,越来越多的村民积极学习实用技术,勇敢尝试新的发展机遇。有的村民在新村种植梭梭和肉苁蓉,有的外出务工、经商。村民阿力木江·艾力自幼跟随父亲种植肉苁蓉,看到新村平整的沙土和稳定的供电,他果断承包了30亩沙土地种植梭梭肉苁蓉。“第一次看着水沿着滴头渗透到梭梭根部时,我才知道原来灌溉可以这么简单。”阿力木江·艾力感叹道。2024年,阿力木江·艾力的肉苁蓉种植面积扩大到136亩,收入达13.6万元。全村肉苁蓉种植面积也达到5000亩,216户村民户均增收1万元。生活条件改善后,不少家庭购置了小汽车,出行更加便捷。

  新教育,新希望

  9月5日,达里雅布依村小学传来阵阵琅琅书声。新学期伊始,一年级一班的教师周平桦站在多媒体屏前,正带领孩子们大声朗读课文。在这里工作,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更多孩子送出村庄,送往县城乃至更好的学校,让他们都能学有所成。周平桦回忆道:“原来老村的小学仅有4间旧教室,教学环境十分简陋。如今有了稳定的电力供应,学校引入多媒体教学,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愈发高涨。”该校一年级一班小学生迪力木热提·买司地克说 :“供电公司的叔叔将电送到村里,我们能在明亮的教室安心学习,我将来想当一名老师,教家乡的孩子们学知识。”

国网和田供电公司员工雨后巡查沙漠中的输电线路。甄立民 摄
国网和田供电公司员工雨后巡查沙漠中的输电线路。甄立民 摄

  世代生活在沙漠的人们,对下一代接受良好教育、拥有美好未来充满期盼。2017年11月,海如古丽?买提库尔班老师和来自湖南邵阳武冈支教的老师周平桦等3位县城学校的老师主动来到村里支援教学。如今,村里不仅有小学,还开办了幼儿园,教师人数增加到14位,他们为这片沉寂的沙漠小村播撒下新的希望。2020年,依巴代提·买司地克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毅然回到村幼儿园工作,希望为家乡的孩子们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年,麦提库尔班·托合提老人的孙女艾比比汗·买提卡斯木考上喀什大学,2025年毕业后在于田县英巴格乡库勒拜什村成为一名司法专干,立志为乡亲们做好法律宣传及服务工作。

  新乡村,新发展

  搬迁后,老村通过合作社集中发展肉苁蓉种植和肉羊养殖产业,并依托独特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重点开发沙漠探险等特种旅游项目。新村则配套修建了游客中心、客运站,为村民发展产业提供有力支持。2020年、2021年,达里雅布依村先后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公布的2020年全国生态文化村名单,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许多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开办民宿,客房内配备了电视、电风扇,并接通网线,在为游客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份稳定收入。村民阿依布拉克·达曼开了家小超市,再娜甫汗·吾司曼经营起饭馆,她烤制的库麦其、炖煮的羊肉,成为游客必尝的美食。得知村民开店的消息后,国网于田县供电公司员工买塞地·买土送和同事主动上门帮忙拉电线、装插座,安装冰箱、冰柜等电器,并悉心讲解使用注意事项。2024年,达里雅布依老村接待游客9万人次,全村400多人参与旅游业中。村民们不仅学会网上购物,还借助网络大力推介家乡特产和美景。如今,达里雅布依村处处是忙碌的身影,大家都在齐心协力,用勤劳的双手把新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202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7万元,是2019年1.2万元的2.25倍,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增收的目标。

  乡长阿里木·依里哈木满怀信心地表示:“有了可靠的供电保障,发展畜牧养殖、肉苁蓉种植、旅游产业更有底气,我们也有决心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在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大步迈进,让大漠新家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时代背景下,达里雅布依村的蜕变见证着这片土地的飞速发展。曾经偏居沙漠腹地的古老部落,如今已发展成为充满现代气息的幸福新村。景美民富的达里雅布依,正以全新的姿态,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而这也只是新疆众多乡村在70年发展历程中走向繁荣的一个小小片段,未来,新疆必将续写更多的发展传奇。

【编辑:袁晶】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