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人工耳蜗再启“有声希望” “启明行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第二期

人工耳蜗再启“有声希望” “启明行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第二期

2025-09-17 12:50:39 来源:健康新疆

  本报讯(文/通讯员 冯家乐 记者 陶鹏 图/医院提供)“真的没想到,我的孩子还有听见声音的希望,谢谢你们帮我们圆这个梦!”9月13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再次传来喜讯——在广东省“名医进疆”工程和“启明行动”公益项目的支持下,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科学科带头人郑亿庆教授、蔡跃新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联合本地医护人员,顺利完成7名先天性聋哑患儿、共计10耳的同期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为南疆更多听障儿童打开“有声世界”的大门。

image

  公益再出发:“名医进疆”助力听力重建工程

  此次手术依托广东省“名医进疆”工程与伽师县残联“启明行动”平台开展,是喀地一院耳鼻咽喉科继8月成功完成“5人9耳”手术后的又一次集中突破。作为团队领衔的郑亿庆,此前已多次赴喀指导人工耳蜗手术相关工作,与蔡跃新共同围绕患儿术前筛查、手术评估、术式选择等关键环节与本地团队开展深度协作。

  7名患儿年龄跨度2—16岁,病情各异,其中不乏耳蜗发育不全、前庭导水管扩大、乙状窦前置等复杂类型。专家团队与本地耳鼻喉科医护紧密配合,逐一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电极植入顺利,术后恢复良好,为进一步听觉康复打下了坚实基础。

  精准评估手术高效,协作能力显著提升

  郑亿庆表示:“我们非常珍惜每一次来到喀什的机会。能够将人工耳蜗技术在边疆真正落地,并帮助孩子们听见世界、改变命运,这对我们团队来说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成就感,更是‘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

  “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希望通过每一次手术,把这项技术真正‘传’下去、‘教’下去,让本地医生能独立承担评估、手术及术后康复的全流程管理,真正形成一支稳定可靠的听力重建团队。” 郑亿庆说。

  他表示,人工耳蜗植入不是“装上就完了”的技术,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术前评估精准、术中操作规范、术后康复有保障。“喀地一院这几年变化很大,特别是年轻医生成长很快,我们对这个团队是有信心的,也希望将来有更多公益资源落在这里,帮到更多孩子。”

  术后康复体系完善,打造闭环服务链

  手术完成后,专家团队第一时间开展术后查房,为患儿家庭制定详细的个性化康复方案,包括开机时间、初期听觉刺激方式、语训康复和随访节点。患儿们将在未来数周内完成开机,并陆续接受系统听力重建与言语训练,有望逐步建立听觉功能,回归正常语言沟通轨道。

  “这些孩子不是‘做完手术就结束’,而是刚刚开始走上重建听觉的旅程。”蔡跃新教授说,“我们后续会通过远程方式继续关注开机效果、康复反应,与本地团队保持密切协作,尽量把术后康复的每一步都走实。”

  “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在全疆仅有9家医院具备开展资质。”喀地一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裴晓黎表示,“我们医院能成为其中之一,是各方共同努力的成果,也说明我们的耳鼻咽喉团队在技术、能力和团队配合上都具备了扎实的基础。”

  “未来,医院将继续依托‘名医进疆工程’‘启明行动’等公益项目,让更多像这样‘沉默的孩子’听得见、说得出,真正走出沉默、走进社会。”裴晓黎表示,医院也将在人才队伍建设、设备保障、外出进修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推动耳鼻咽喉科不断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编辑:宋欣】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