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温宿镇:以“社志融合”破题 激活基层志愿服务新动能

温宿镇:以“社志融合”破题 激活基层志愿服务新动能

2025-09-17 16:48:42 来源:中新网新疆

  “以前队伍建起来了,却不知道该为居民做什么、怎么做。现在有社工带、有项目干,志愿服务终于从‘摆样子’变成了‘实打实’。”温宿镇新泉社区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的感慨,道出了当地基层志愿服务的转型之变。

  针对初期“有队伍、没服务”的痛点,温宿镇以“社志融合”为核心路径,通过政策引领、专业赋能、项目驱动,推动各社区实现“有队伍、有服务、有项目、有品牌”的跨越式发展,让志愿力量真正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政策筑基:健全体系强保障,破解“无章可循”困局

  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发展,离不开制度体系的坚实支撑。温宿镇聚焦队伍管理、服务开展、长效运营等关键环节,出台《温宿县温宿镇志愿服务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2028)》《温宿志愿服务工作手册》等政策文件,构建“注册登记-服务记录-考核评价-激励回馈”全流程管理体系,为各社区志愿服务划定“路线图”。

  在队伍建设上,推行“党员带建+专业培育”模式,要求在职党员主动融入社区志愿服务队,通过“1+N”党员带动机制培育骨干力量;在服务规范上,明确交通劝导、安全生产等10余类志愿服务的操作指引,从仪容仪表到沟通话术均制定标准化要求;在激励保障上,建立星级志愿者认证、积分兑换等机制,联动28家商超、餐饮、药房等爱心商户提供专属优惠,同时为志愿者购买保险、开展健康体检,全方位提升志愿者的归属感与荣誉感。政策的“组合拳”,让各社区志愿服务队从“松散化”走向“规范化”,彻底告别“无章可循、无据可依”的尴尬。

  专业赋能:社工帮带传经验,破解“能力不足”难题

  “不会调研需求、不懂设计活动、不善管理队伍”是基层志愿服务队的普遍短板。温宿镇创新引入温宿县明空社会组织服务与评估中心、阿克苏地区安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本土社工机构,以“专业社工+志愿队伍”结对帮带模式,为各社区提供“手把手”指导,实现“专业力量下沉、志愿能力提升”。

  社工团队牵头开展居民需求大走访,通过问卷调研、焦点访谈等方式,精准梳理出老年人照护、儿童托管、民族团结、社区治理等8大类需求清单;针对不同社区的特点,设计差异化服务方案,如为流动人口较多的稻香社区打造“红管家”志愿服务品牌,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锦绣社区定制“阳光敲门”独居老人关爱项目;同时开展志愿者能力培训,内容涵盖活动策划、应急处置、沟通技巧等,全年累计举办培训80余场次,培育志愿者讲师30余名,带动2000余名志愿者实现服务能力升级。专业社工的“传帮带”,让社区志愿服务队从“想服务”变成“会服务”。

  项目驱动:精准服务惠民生,破解“供需错位”矛盾

  以项目化思维激活志愿服务活力,是温宿镇推动服务落地的核心抓手。各社区志愿服务队在社工指导下,围绕群众“急难愁盼”设计特色项目,实现“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队伍接单、社工评单”的闭环服务,让志愿服务精准对接民生需求。

  聚焦特殊群体,筑牢关爱防线。明园社区开展“爱润同心·银龄共融”项目,通过方言故事会、拼音闯关、麦西来甫共舞等10场主题活动,服务老人200人次;欣业社区实施“护苗育老”项目,为15名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物资帮扶、健康监测,为15名困境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微心愿圆梦服务,以“物质+服务”守护“一老一小”;龙泉社区“时光留影·银龄微笑”项目组织志愿者为50余名孤寡老人免费拍摄肖像照、记录人生故事,用影像传递温暖。

  立足社区治理,凝聚参与合力。凤溪社区“先锋骑手”志愿服务队发挥骑手流动性强的优势,开展助老代购、物资配送、环保宣传等日常服务,突发公共事件时转型承担应急任务,累计反馈民生问题86条、服务居民300余人次;友谊社区“邻里守望·益暖家园”项目构建“专业社工+志愿者+邻里”协同模式,推出“银发生日会”“安全实验室”等8大主题活动,服务276人次,同时引入“服务换积分”机制,培育老年人互助小组、家长志愿服务队,激发社区内生动力;新泉社区“童筑未来”项目邀请40名儿童参与社区空间调研、设计与改造,让孩子们从“社区使用者”变身“共建者”,打造儿童友好型社区。

  传承文化精神,厚植文明底蕴。姑墨社区“雪莲花民族舞志愿者协会”开展“艺暖人心”项目,组织22名退休女性志愿者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表演民族舞蹈、戏曲等节目,服务万余人次,同时开设民族舞公益班培育30名骨干学员;姑墨社区另一支队伍发起“篮动童心”项目,为100名低收入家庭儿童提供免费篮球培训,通过“训练+竞赛+亲子互动”模式,实现体能与社交能力双提升。

  品牌引领:特色发展树标杆,破解“同质化”瓶颈

  在项目化推进的基础上,温宿镇引导各社区提炼服务特色,打造一批有影响力、可复制的志愿服务品牌,形成“一社区一特色、一队伍一品牌”的发展格局。

  新泉社区“童筑未来・儿童参与式社区空间共建项目” 搭建起儿童自主实践与社区空间优化的互动桥梁;桃源社区 “桃源邻里育儿共学圈”家庭成长服务项目打造出邻里互助、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生态圈;龙泉社区“时光留影・银龄微笑项目”开辟出记录银发风采、传递岁月温情的文化养老新阵地。明园社区“爱润同心·银龄共融”项目成为民族团结文化润老的典范。

  这些品牌项目不仅得到居民广泛认可,更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带动全镇志愿服务从“单点突破”走向“整体提升”。

  如今的温宿镇,13个社区志愿服务队全部实现“队伍有活力、服务有内容、项目有特色、品牌有影响”,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0余场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志愿服务已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和民生保障的“暖心桥”。

  下一步,温宿镇将持续深化“社志融合”模式,推动志愿服务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让志愿之花在基层绽放更绚丽的光彩。(刘虹)

【编辑:张家伟】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