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传承

传承

2025-09-17 17:10:30 来源:中新网新疆

  在阿勒泰福海县,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沙黑多拉·沙班站在自家新建的驼舍旁,望着30多峰产奶驼悠闲地咀嚼着草料,嘴角泛起笑意。十年前,他还在守着300亩苜蓿地、为家里不温不火的日子发愁;如今,他已将一杆象征责任的牧鞭交到90后小儿子胡赛因汗手中,家族养驼事业如滚雪球般壮大,年收入突破80万元。

image

  困境中的抉择

  2014年的春天,是沙黑多拉人生的分水岭。彼时的他仍固守着祖辈沿袭的牛羊养殖,眼见村里人纷纷盖起新房、开上汽车,自家却仍在温饱线上挣扎。“一公斤牛奶才卖1块8,什么时候才能攒够钱给儿子娶媳妇。”回忆过去,这位哈萨克族汉子黝黑的脸上泛起苦涩。

  一天,沙黑多拉到邻居吾木提别克家串门,看到他正在侍弄骆驼,沙黑多拉嗤之以鼻:“这玩意一天就挤那么点奶,还不好卖,能挣多少钱!”吾木提别克笑呵呵地说:“老哥哥,你落伍了!别看这家伙,奶虽少,可价格是牛奶的十几二十倍呢,我家的新房全靠它”,说着还亲昵地摸摸骆驼。原来县上开了一家旺源驼奶公司,不但保证收奶量,收奶价格还高。最主要的都是现金结算。沙黑多拉一下心动了,当晚他摸着自家唯一的老骆驼彻夜未眠。

  自己也想养骆驼可当时家里只有一峰骆驼,远远不够,又没钱买,这咋办!还是在村长的建议下,沙黑多拉想到了“借驼生财”的点子:村里有些村民为了转场零散的养了一些骆驼,他以每峰3000元年租金从这些村民那租了10峰奶驼,喂羊挤奶,这个大胆尝试让他们当年的收入就突破了十万元,就此点燃了全家的希望。2016年,他们抓住旺源集团无息借款政策,将养殖规模扩大到25峰。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

  自从和旺源合作以来,旺源对骆驼喂养、挤奶、驼奶的品质都有严格的要求,可以说是从杂牌军变成了正规军,随着驼群壮大至130峰,64岁的沙黑多拉开始感到力不从心。“过去我们靠经验,现在得讲科学。”他摩挲着磨得发亮的牧鞭感慨。这时,90后小儿子胡赛因汗主动接过了重任。年轻人白天跟着父亲学习驯驼技巧,夜晚在手机里研究科学养殖视频,将“提高小骆驼成活率”“优化产奶周期”等新理念注入传统牧驼业。

image

  2023年冬,投资20万元的新驼舍落成,曾经在风雪中挤奶的艰辛场景,终被现代化设施取代。“我们要建标准化挤奶舍,还要引进智能监控系统。”胡赛因汗说着自己的规划眼睛发亮,父亲在旁频频点头。两代人的智慧在此刻交融,如同驼奶与科技的结合,酝酿出更醇厚的滋味。

  “驼峰式”的跃升

  如今的沙黑多拉家,大儿子在县城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小儿子则扎根牧场深耕养殖技术。每逢家族聚会,装修一新的房内总是飘荡着驼奶茶的香气,也时常激荡着关于养驼规模、家庭走向讨论。

  “牧鞭传了百年,现在该让年轻人带着它走新路了。”沙黑多拉望着正在清理驼舍的儿子,眼角的皱纹盛满欣慰。从租驼起步到自建驼舍,从传统放牧到科学养驼,这个哈萨克家族用十年光阴完成的不只是产业升级,更是传承的生动展现。当胡赛因汗说计划今年新增40峰骆驼时,老父亲悄悄在小本本里记下:“该给孙辈留片试验牧场了”——驼铃依旧,传承的故事永远在路上。(黄彩云)

【编辑:宋欣】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