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犁:“行走的课堂”赋能干部成长 跨域研学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为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从“理论灌输”向“实践赋能”转变,9月11日,尉犁县委党校组织2025年乡科级干部进修班(第五期)全体学员,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一团开展“沉浸式”现场教学,以“理论+实践”“对标+研讨”的模式,为学员搭建起开阔视野、交流经验、破解难题的学习平台,助力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提升履职能力,为尉犁县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此次研学,县委党校围绕“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四大核心主题,精心筛选6个特色示范点,让学员在“边走边看、边听边学”中汲取发展智慧。从展现特色产业活力的马鹿文化产业园、冬小麦复播食葵示范田、观赏鸽养殖基地,到彰显基层治理效能的朝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再到承载红色记忆的红色传承·绿色生态教育基地、象征精神丰碑的胡杨驿站,每一个点位都是一堂“鲜活的实践课”,全方位呈现三十一团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
在产业基地的教学现场,党校教师魏春玲创新采用“场景式解读+互动式问答”模式,结合马鹿养殖产业链延伸、复播食葵规模化种植技术革新、观赏鸽特色养殖市场拓展等案例,深入剖析三十一团如何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学员们俯身查看作物长势、仔细询问养殖技术、认真记录经营模式,在与基地负责人的交流中,找准尉犁县与兄弟团场在产业发展理念、运营模式上的差距,厘清自身产业升级的新方向。
在红色传承·绿色生态教育基地内,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载历史的老物件,串联起三十一团军垦战士开垦荒漠、扎根戍边的奋斗历程。随着讲解员的深情讲述,学员们沉浸式感受老一辈军垦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而胡杨驿站旁那棵躯干形似倒立“人”字的千年胡杨,更是让所有人震撼——它不仅是生态保护的活标本,更成为“自强不息、扎根边疆”胡杨精神的生动象征,让学员们在直观感受中接受精神洗礼,坚定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初心使命。
研学途中,学员们带着问题学、结合工作议,围绕“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怎样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等关键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在思想碰撞中形成一批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工作思路。
“朝阳社区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群众家门口的办事站’,真正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这对我们做好乡村基层治理工作太有借鉴意义。”学员冯坤在交流中难掩激动。
据悉,此次跨域现场教学是尉犁县委党校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带回来”破解发展难题,不仅让干部教育培训更具实效性、吸引力,更帮助学员在对标先进中明确方向,在交流研讨中凝聚共识。下一步,尉犁县委党校将持续优化教学模式,聚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更多精准化、实战化的现场教学活动,为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尉犁县乡村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信息来源:尉犁零距离 雷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