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毛湖检车员的一天:成为茫茫戈壁上一道格外亮丽的风景线
在新疆哈密地区伊吾县的茫茫戈壁深处,有一处特殊的铁路站点——淖毛湖。这里虽无湖泊之名,却是新疆铁路“疆煤外运”的关键枢纽。在淖毛湖运用车间,一群检车员每日与钢铁列车为伴,用专业与坚守,守护着一趟趟煤炭列车安全驶向远方。
清晨4点,戈壁的风裹挟着丝丝凉意掠过站场。检车员瞿展早早来到车间,仔细整理好检车锤、手电筒、记录仪等工具,静静等候新一天的作业任务。21岁的他来自湖北,作为“00后”,去年7月刚到这里时,原本白皙的皮肤,早已被戈壁的风沙磨砺得黝黑粗糙。“刚来的时候真没料到,这里风大、干燥,还格外荒凉。但既然选了这份工作,就得把它干好!”瞿展说着,眼神里满是坚定。
上午9点10分,对讲机里突然传来急促的指令:“7道,53辆,准备接车!”瞿展和工友们立刻行动,等列车缓缓驶入站内时,他们早已在指定位置待命。“列车尾部信号设置完毕!”瞿展熟练插好防护信号,随即握紧检车锤,快步走向列车开始作业。
淖毛湖运用车间主要承担将淖线、白石湖矿区、广汇站三个方向来车的技检任务,货车以平板车为主。这类车型检查制动部件的空间格外狭小,从细致检查到试风测试,每辆车都得反复蹲、趴、钻,作业量远超其他车型。但检车员们早已习以为常——瞿展弯腰俯身,用检车锤轻轻敲击车轮、螺栓、弹簧,凭敲击声判断部件是否异常。“叮叮当当”的声响在站场内此起彼伏,成了他们与列车独特的“对话方式”。
工长焦建红穿梭在作业现场,时刻关注着每位检车员的工作状态。他曾在集团公司技能比武中斩获佳绩,前年还因及时发现车轮外侧异状、成功防范一起重大安全隐患,受到国铁集团与集团公司的通报表扬,获1万元奖励。“大家一定要盯紧细节!尤其是闸瓦磨损情况,这直接关系到列车制动安全!”焦建红一边提醒工友,一边俯身查看车辆底部部件,目光丝毫不敢松懈。
检查中,瞿展突然发现机次15位车的制动软管有轻微泄漏。他立刻通过对讲机向焦建红紧急报告:“工长,15位车制动软管有问题,需要更换!”“收到,我马上过来!”焦建红迅速回应。两人默契分工:瞿展快速做好关门排风等前期准备,焦建红则从待检室取来新软管。凭借丰富经验与高效配合,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更换,确保列车能按时发车。
中午12点,烈日炙烤着戈壁,气温迅速攀升至35℃以上。检车员们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后背与臂膀上。但他们没有丝毫懈怠,匆匆吃完午饭、稍作休整后,又立刻投入到下一趟列车的检修中。
下午4点,一列满载煤炭的列车即将开往宁夏。检车员们打起十二分精神,对列车展开最后检查。“闸瓦就是列车的‘刹车片’,厚度必须符合标准,不然制动就会失效!”焦建红蹲在车轮旁,指着过限的闸瓦对瞿展说。经过45分钟的紧张忙碌,他们顺利完成技检任务,向值班室汇报:“7道作业完毕,防护信号已撤除!”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列车缓缓驶出站台,载着检车员们的辛勤与担当,朝着远方驶去。在淖毛湖,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重复。车间41名检车员中,“00后”职工占比超70%,这群年轻身影日均检车15列以上,安全质量保证区段公里总数达1865公里。纵使环境艰苦,他们仍用青春与汗水,守护着“疆煤外运”通道的安全畅通,成为茫茫戈壁上一道格外亮丽的风景线。(高有鹏 魏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