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吾县:风电装备产业链 “强筋健骨” 奏响绿色发展 “最强音”
近年来,伊吾县牢牢把握哈密市建设国家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重大机遇,积极践行“整机+配套”发展理念,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链条,逐步构建了集风机塔筒、机组、叶片等为一体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9月16日,在伊吾工业园区新疆乾源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大型机器设备开足马力、高速运转,机器轰鸣,焊花飞溅,工人们在进行焊接、打磨、检测等工作,各项流程严谨有序,一排排生产成型的风电塔筒整齐地排列着,等待着发往全国各地。
2024年,新疆乾源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一期年产300余套高品质风机塔筒项目落地伊吾,项目投资2.2亿元,建设有6条可生产6.25兆瓦至15兆瓦等型号风机塔筒的现代化生产线,平均日产1套风机塔筒。今年,在“疆电入渝”工程带动下,该公司投资约2亿元,新增6条大型风机塔筒生产线,目前企业整体年产能达500至600套风机塔筒,年产值达15亿元。
新疆乾源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召志表示:“我公司一二期合并两天达到三套塔筒的生产,即产即销,生产效益较为乐观。”
作为一家涵盖风力发电设备、塔筒生产制造、运输及压力容器制造等领域的金属器具加工制造企业,新疆乾源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已生产风机塔筒200余套,目前生产线上订单已达到饱和状态。为确保产能稳步提升,在硬件升级之外,新疆乾源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聚焦人力效能挖潜与生产流程优化,通过强化技术团队建设、创新排班机制,实现生产环节的高效衔接,同时优化物料配送流程,实现上下游工序无缝衔接,推动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同步跃升,全力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曾召志说:“为了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我们在二期上了全自动的回圆卷板机,它们可以完全自动上料,自动卷板,自动合缝,自动出产等功能,让更多的工人投入到其他的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升级让产能持续释放,新疆乾源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不仅守好生产“质量关”,更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在服务重大风电项目中找准定位,用过硬产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既壮大了自身规模,也为伊吾县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添砖加瓦。
曾召志介绍:“我公司在完善自身的同时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公司成立以来参与建设华电天山北麓 610万千瓦、天山北麓重能420万千瓦、华电喀什火电配套 264万千瓦、中能建光热配套30万千瓦大型风力发电项目项目4个,涉及机型6类、累计410套,为国家战略疆电外送‘第三通道’的建设作出了卓绝贡献。”
在以往,风电机组产业链长,装备制造企业较为分散,数百吨重的风机设备动辄就要海陆联运上千公里,再进行组装,高昂的物流成本和漫长的交付周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痛点。而在新疆伊吾工业园区,一场风电装备制造的产业变革正在上演——园区通过科学规划实现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相关企业相邻的布局,不仅缩短了产品到用户物理距离,更让企业的运输成本大幅下降。这种相关企业相邻布局的产业协同优势,在新疆运达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的订单数据中得到了直观印证。
新疆运达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武剑钢说:“现在目前状态是全员在开足马力保障生产,因为我们今年的新疆公司的订单非常的饱和,所以说我们现在每天加班加点在赶制订单,保证业主的交付。”
订单量的几何级增长并未打乱企业的生产节奏,公司通过提前准备,将全年订单分解为精确到每周每天的生产单元,锁定上游原材料供应、设置工艺改进专项攻关组等系统性措施,构筑起应对大规模交付的弹性产能。
武剑钢表示:“为了完成这个交付,我们从上游的原材料的准备,还有设备的更新,技术工艺的改善更新,去保障我们生产的准备情况,然后通过我们对人员的培训教育,还有针对老员工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员工来过来,从其他省区调过来,支援我们的生产,来保障我们每个月的订单量完成,能够完成订单的交付。”
新疆运达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是浙江省大型国有上市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属于国内领先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和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该公司于2021年7月注册成立,主营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以及风电场的运行维护、备品备件的供应,提供风力发电工程的风场规划、技术咨询、设计、施工等服务。
从乾源风电的产能跃升,到运达新能源的高效交付,伊吾县以产业链协同为笔,以企业创新为墨,在哈密国家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的蓝图上写下生动注脚。如今,越来越多风电装备企业扎根这片热土,将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优势,不仅为“疆电外送”注入强劲动能,更让绿色发展的种子在东天山脚下生根发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奏响激昂的 “风电强音”。(刘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