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空地变晒场 戈壁换新金沙滩
——吐鲁番葡萄沟达甫散盖社区戈壁滩上的“甜蜜转型”与“金色丰收”新途径
“在我们眼里戈壁滩生不出钱来,可是我们的社区和驻村工作队太厉害了,愣是让戈壁空地‘变’出钱来,8月至10月,社区约有30余名居民在这片晾晒场务工,主要从事看管、翻动、搬运、装卸等工作,人均日收入可达150元左右,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挣钱,看来只要想办法,戈壁石也能变成‘金疙瘩’。”社区居民艾尼瓦尔感慨道。

进入九月,走进吐鲁番市葡萄沟风景区达甫散盖社区三组水库附近,一道道、一行行红绿的“色块”映入眼帘,原本荒芜的戈壁已变成了多彩厚重的“油画”,走进细看才会发现各种鲜亮的色彩原来是由成片的葡萄构成的,一幅幅画面令人震撼:原先的戈壁滩上出现了一道道、一沟沟的或绿或红的“河流”。这“河流”没有流水的澎湃,也没有“叮咚”的水声,这“河流”是固体的、静止的。定睛观瞧,这“河流”由绿的和红的串串葡萄组成……在远处望去,道道“绿沟”泛青翠、层层“红沟”绽虹霓。

昔日连片的戈壁空地如今呈现出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一串串饱满的葡萄铺满晾晒布,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金黄的玉米被整齐码放在空地上,构成一幅独特的秋日丰收画卷。这片500余亩的戈壁滩,在社区的巧思与实干下,摇身一变成为带动居民增收的“金沙滩”。
社区地处葡萄沟5A级景区核心区域,葡萄种植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每到葡萄丰收季,如何高效晾晒葡萄、保存农作物,曾是困扰社区居民的难题。社区“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三组水库附近的戈壁空地地势开阔、通风条件好,土壤干燥,白天日照强,能快速蒸发水分;夜晚温度低,又能减少果实霉变风险,简直是天然的“晾晒场”。

今年以来,严格按照市委“1535”工作思路,葡萄沟街道达甫散盖社区“两委”和吐鲁番市人民医院驻社区工作队提前谋划,积极作为,组织当地水果商、农作物晾晒加工经营户与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租用空地晾晒葡萄干等农作物的协议。水果商们将收购来的周边区域乃至其他地州的玉米等农产品运到这片戈壁滩进行晾晒加工。这一举措不仅增加了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

为盘活闲置资源,社区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与居民代表召开座谈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最终决定利用这片500余亩的戈壁空地,打造集中晾晒区。社区不仅协调解决了土地、道路平整等基础问题,还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向居民传授科学晾晒技巧,帮助大家提高葡萄、玉米的晾晒质量和效率。
该晾晒区的投用,不仅解决了辖区居民的晾晒难题,还通过规模化、规范化晾晒,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如今,每到收获季,居民们便将采摘的葡萄、周边地区收购的葡萄、玉米等农作物运至晾晒区,铺在特制的晾布上自然风干,制成香甜的葡萄干;玉米则被摊开晾晒,确保颗粒归仓。“以前自家院子小,晾晒空间不够,葡萄经常因为通风不好变质。现在有了这个集中晾晒区,不仅晾晒得又快又好,还能节省不少人力,卖的价钱也更高了。”社区收购商阿不都热依木·热介甫笑着说,我今年从外地收购鲜葡萄晾晒约50吨,仅葡萄干一项,除去场地租赁费、人工费、车费运输等开支,预计就能增收近10万元。

“在这里干活特别好,离家很近,骑电动车就到了,每天的工作就是翻动一下葡萄、玉米棒,对于我们农民来说,最简单的活,钱也好挣,每天干完活就给钱,最重要的是能在家附近挣钱,既省下了到外面干活的坐车费,又能照顾家庭,希望社区以后能给我们多找这样的挣钱机会。”社区务工人员阿瓦古丽说。
吐鲁番市人民医院驻达甫散盖社区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边永安说:“从荒芜戈壁到‘金色晒场’,达甫散盖社区的实践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更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增收路。其实,吐鲁番的戈壁滩蕴含着无限的商机。今后,我们将瞄准晾晒产业,探索‘晾晒+观光’模式,对辖区的空地进行有效整合,对极具开发价值的戈壁空地积极投入,增加和改造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商人扩大晾晒规模,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使戈壁滩成为名副其实的‘金沙滩’,让我们社区居民的日子就像那在阳光下晾晒的葡萄一般,甜蜜而充满希望。”(胡宗仁 张江兰 朱庆峰 穆耶赛尔·麦麦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