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金秋“双菜篮”托起致富梦
时值金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万亩冷凉蔬菜陆续成熟进入集中采收期;与此同时,智能化温室大棚内番茄、茄子等蔬菜挂满枝头,“露地+设施”双轮驱动,既丰富了消费者的餐桌,也让种植户的钱包鼓了起来。
9月17日,在石人子乡冷凉蔬菜种植基地,连片的娃娃菜颗颗饱满,工人们手持农具,动作娴熟地进行着采收、分拣和装车。被采收下来的娃娃菜经过初步处理后,整齐地码放在身旁的塑料框内。
种植大户欧阳建清今年流转土地640亩用于种植冷凉蔬菜,连片种植的娃娃菜、莲花白等蔬菜长势喜人,标准化种植的菜地整齐划一。欧阳建清站在田埂上,望着长势旺盛的蔬菜满脸喜悦:“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全部选用优质品种,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预计10月中旬结束采收。”
欧阳建清介绍:“娃娃菜占了200亩,西兰花占了200亩,包包菜也占了100多亩,花菜就占了100亩。现在才开始在地里包装,包装好了以后拿到冷库打冷,打好冷之后往福建跟乌鲁木齐两个地方发。”
在黄土场开发区蔬菜种植基地里,标准化大棚整齐排列。棚内黄瓜翠绿、番茄鲜红、辣椒饱满,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这个昔日的戈壁荒滩,如今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保障市场供给的“菜篮子”基地。
温室大棚里,36岁的阿衣努尔正忙着采摘小白菜。作为黄土场开发区巴彦德村的村民,今年是她在家门口工作的第四个年头。阿衣努尔说:“我一个月工资是三千块钱,我们这个活不累,轻松得很,我们的房子近得很,可以看娃娃,还可以一边挣钱。”
黄土场开发区蔬菜种植基地每年可种植2—3茬蔬菜,每日向县域便民直销店供应平价蔬菜,不仅让老百姓四季吃上放心菜,更带动了21人就业。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供销贸易公司黄土场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罗江表示:“我们今年从年初到现在,大概种植了有十几个品种,其中有辣椒、西红柿、黄瓜、板栗南瓜、茄子、韭菜等我们都有种植。现在我们做的是蔬菜销售,一部分是到供销贸易公司这个供应链公司,一部分到巴里坤县城里的农牧投集团公司。我们现在基地种植,用的是纯牛羊粪,发酵以后用的是有机肥,所以说我们这个菜的品质特别好。巴里坤的老百姓都特别喜欢我们这个地方的蔬菜。”
今年,黄土场开发区蔬菜种植基地新建了2座现代化智能大棚,配备了相关附属设施,采用了智能控温、电控浇水和智能采光等技术。这些高科技设施的运用,为提升蔬菜品质、实现全年稳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马照玉 周榆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