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产业打底 文旅开道 绿色转型 多元发展——尖山子村的文旅新生活

产业打底 文旅开道 绿色转型 多元发展——尖山子村的文旅新生活

2023-05-29 12:06:23 来源:中新网新疆

  中新网新疆新闻5月29日电(胡仁伟)5月26日早晨,天蒙蒙亮,哈萨克族村民加热力哈森和其他村民一道,赶着他的牛羊慢悠悠地来到了离家2公里远的草场。

  此时,新疆哈密巴里坤县尖山子村,晨雾中烟火气升腾起来了、奶茶香味和包尔萨克(一种油炸食品)的香气也从各家各户的院落里飘向村子尽头巴里坤湖的湖面上。

  湖畔岸边,早起的哈萨克族大婶加哈斯玛汗早早地把他的“玉石”摊位摆了出来,这些五彩斑斓的山里石头、煤化石、一些印有图案线条漂亮的鹅卵石,都可以出售给游客增加家庭收入。

  不远处,一顶帐篷里,来自广西桂林的旅游博主“雄大在路上”睁开朦胧惺忪的眼睛,从帐篷中钻了出来,爱犬巴布汪汪汪地叫着,仿佛不大欢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 距“雄大在路上”十几米处,另一个帐篷中的自驾游游客还在熟睡,旁边停着一辆鄂A牌照的越野车,大漠戈壁的风沙,已将白色的车体染成土黄色,大约是夜里才赶到的。

  这里,是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海子沿乡尖山子村,因其村子对面有一座形似刀尖的三座山峰,故其得名,2022年,尖山子村被授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新疆巴里坤县,坐落在东天山脚下广阔的巴里坤大草原上,这里是汉唐时期著名的军事要地,明清两代哈密卫所在地,丝绸之路进入新疆的咽喉要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各民族融合,中华文化兴盛之地。

  自1996年起,中国石油定点帮扶巴里坤以来,经过20多年一代一代石油人接续不断苦干实干,一张规划图“干到底”,一个个项目盯到底,一桩桩实事办到好。巴里坤县这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级贫困县,不仅提前 “摘帽”,而且成功地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无缝衔接。

  从输血到造血,再到强身健体,巴里坤县尖山子村,这个昔日的牧业小山村,经过20多年扶贫扶智、扶优扶强的实践探索,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现在已是产业打底、文旅开道、绿色转型、多元发展,宜居宜业宜游的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规划齐整的村道 “中轴线”,将两侧特色民居勾连起来。文化墙上,由村民自己绘制的绿草如茵大草原、湛蓝宁静巴里坤湖,牛羊成群的牧归晚照等农民画引人遐想。巴里坤湖碧波荡漾,清风徐来让人沉醉。

  “这两年,我们对尖山子村的发展定位很明确,就是产业打底,文旅开道,将其建成周边地区和国内网红打卡的旅游目的地、哈密后花园、巴里坤县市民周末家庭游首选地……”中国石油挂职干部、巴里坤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波介绍。

  “经过引水改厕、庭院规划、种养殖业整合、旅游打卡地建设试点、更加坚定我们走文旅融合发展道路。县里、中国石油、村民都很支持,尤其是中石油,近几年来,持续投入近500万元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现在的尖山子村,地净、天蓝、草绿、水清、牛羊肥壮,安居乐业,村民发展好养殖业时,都在有意识地向旅游转型,在湖边已建设好“十小店铺”,万事俱备只等客来,民族刺绣、特色饮食、烧烤快餐、山货特产应有尽有,还准备引进露天电影、汽车旅馆、篝火晚会……”村支书穆塔里甫·哈勒和拜越说越兴奋,多年梦想马上照进现实的美好憧憬,让他信心满怀。

【编辑:张家伟】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