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逐日看新疆)“西部乌镇”模式绘就乡村振兴幸福画卷
中新网新疆新闻8月31日电(记者 王小军)在遥远的西部边陲,有一片曾经沉睡的土地,如今却以“西部乌镇”之名,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交相辉映的璀璨明珠。

这里,是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乌尔禾镇,一个将小投入转化为大成效,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化县域发展路径的典范之地。
新疆大学乌尔禾乡村振兴研究院科研基地负责人、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逯浩说:“‘西部乌镇’不仅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是城市更新中的一股清流,其成功经验值得广泛借鉴。”
利用闲置资源 乌镇模式应运而生
乌尔禾,这个以世界魔鬼城景区闻名遐迩的地方,每年吸引着超过200万人次的游客纷至沓来。然而,昔日的乌尔禾却面临着旅游服务供给短缺的尴尬。旺季时,不到200张的酒店床位难以满足游客需求,而与此同时,农村大量宅基地闲置,发展陷入瓶颈。
“近年来,新疆旅游大发展带来新机遇,‘西部乌镇’文旅产业项目应运而生。”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春芳说。在千余名村民的一致支持下,乌尔禾镇的两个村庄将宅基地使用权及附着物交给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委托区城投公司开发运营。这一创新举措,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还让全镇367户村民摇身一变成为“西部乌镇”项目的股东,每年坐享分红,户均收益超过3万元,且收益每5年递增10%。这一模式,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华丽转身。
打造多元业态,小投入撬动大发展
走进占地3000亩、总投资20.9亿元的“西部乌镇”,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外桃源。民宿群错落有致,内部装修考究,近8000张床位充分满足了游客的住宿需求。商业步行街、各类乐园、美食街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体验。更值得一提的是,“西部乌镇”还巧妙地将石油、恐龙、玉石和军垦文化融入其中,使得每一处景点都充满了独特的文化韵味。
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西部乌镇”还注重产业协同升级。克拉玛依西部乌镇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区属国资二级公司,全程参与项目的开发运营,不仅带动了当地建材、施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此外,围绕旅游服务产业链,村集体企业也纷纷崛起,如克拉玛依洁克洗涤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承接酒店布草洗涤业务,年营业额突破500万元,有效带动了本地及南疆务工人员的就业增收。村民杨天军说:“土地流转有一笔收入,我在家门口就业,每月收入5000元,如今日子过得很安逸。”

成就幸福生活,共享发展成果
“西部乌镇”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的繁荣上,更在于它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发展的红利。
75岁的村民王彩霞,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晚年生活,她没有选择随子女去城市生活,而是选择留在了现代化的养老中心——海棠别院。这里,设施齐全、环境优美,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申请免费入住。与老邻居们一起种花种菜、遛弯闲聊。
而这样的幸福生活,只是“西部乌镇”带给村民们的众多福祉之一。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村民们的分红逐年递增,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此外,“西部乌镇”还注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学校、卫生服务站、集体食堂、活动室等一应俱全,让小镇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专家点赞,乌镇模式前景广阔
对于“西部乌镇”所取得的成就,逯浩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西部乌镇”项目的成功经验在于其从顶层设计上融入了城市整体规划,实现了优势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一二三产的协同升级。同时,“西部乌镇”还注重将产业收益和就业岗位留在当地、留给农民,有效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这种具有普遍性的经验模式,非常值得在其他地区推广。”逯浩教授表示,“西部乌镇”不仅为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实现县域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他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西部乌镇”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更多地区树立起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