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疏附县:乐器制作产业拨动乡村振兴“和弦”

近年来,疏附县依托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乐器文化产业资源,持续增强乐器产业的助推乡村振兴作用,一把把精美的乐器在这里诞生,不仅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技艺,更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新乐章。
近日,在疏附县吾库萨克镇托万克吾库萨克村的乐器制作工坊里,“滋滋滋”的切割声尖锐地传来,乐器制作师傅们正在忙碌地制作乐器,有的在挖孔、打磨、抛光;有的则在晾晒、切割、箍形、雕花。乐器制作师傅吾斯曼·吾布力正手拿刻刀,聚精会神地在一块木材上细细雕琢着图案。
“我正在制作的是都塔尔,现在正在雕花,这是喀什市吾斯塘博依乐器店老板预定的,再过10多天这把乐器就完成了。”据吾斯曼·吾布力介绍,这次他接到了30件乐器的订单,包括都塔尔和热瓦普等,其中一把都塔尔的最低售价能达到600元。
疏附县吾库萨克镇托万克吾库萨克村乐器制作工坊成立于2017年,从刚开始只有两三人的小作坊,慢慢发展成为了拥有11名乐器制作者的工坊。它的成立也吸引了不少村民学习乐器制作技艺,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为他们提供了在家门口择业的机会。努尔麦麦提·坎吉是工坊里的一名工人,他不仅技艺精湛,还通过制作乐器实现了稳定增收。
“我今年做了200余把乐器,销售到了喀什市吾斯塘博依乐器街的店铺。除去成本,我大概挣了5万多元,现在在这里创业工作,每个月都有不错的收入,这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努尔麦麦提·坎吉高兴地说道。
据了解,目前疏附县吾库萨克镇托万克吾库萨克村采用了产供销一体化的乐器生产模式,该村共有78名乐器制作工匠,其中有16名是家庭作坊工匠,累计带动160余人稳定就业,间接带动200人零散就业(提供材料、半成品等),每人年产值可达5.5万元至6万元左右。
“乐器产业的形成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让不少家庭增收致富,也为我们的产业多元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疏附县吾库萨克镇托万克吾库萨克村党支部副书记吾普尔·肉孜表示:“我们会积极为乐器制作工坊提供政策扶持,协助解决遇到的困难,持续关注和支持工厂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好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疏附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阿瓦姑丽、古丽妮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