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4丨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在开放与创新中迈向新征程

2024年12月26日,乌鲁木齐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正式开业,市民们穿梭其中,挑选着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种进口好物,从精致的东南亚手工艺品,到欧洲电子产品,应有尽有。主播们正对着镜头,借助我市首条跨境电商海外直播专线,向全球的消费者热情推介着特色商品,直播间里点赞与留言不断。这是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打开国际交流合作大门、开启发展新篇章的生动注脚。
回顾2024年,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围绕多个关键领域稳扎稳打,成绩斐然,在贸易结构优化、业态创新以及园区建设等方面实现了显著突破。
深化贸易结构汽车产业出口业务成果突出
2024年10月31日,由中世运(新疆)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发运的290辆商品汽车搭载中亚国际联运商品汽车图定班列,在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完成报关后,从铁路三坪中心站(乌鲁木齐)出发,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出境,运往哈萨克斯坦。
“通过‘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新模式,我们不仅提升了通关效率,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保税业务局副局长伊明江·赛都拉说。
据统计,中世运(新疆)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新疆德鲁亚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2024年共出口整车7274辆,完成贸易额7.84亿元。
加大生产力度推动农产品保税加工基地建设
走进克明面业新疆工厂的大门,一股麦香扑鼻而来。这里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忙着将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小麦加工成面粉和挂面。2024年该企业积极推进建设现代化生产基地。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招商服务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郑东文说:“2024年以来,克明面业大力发展进口农产品加工。车间升级后投入生产,将为综合保税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工作人员正在操作自动和面机。(资料图)
随着生产线的扩展,存量加工企业已成为新疆自贸试验区面向亚欧市场的农产品保税加工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2024年,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内4家保税加工企业完成保税加工贸易值1.2亿元。克明面业进口小麦1.15万吨,麦康生物进口小麦、大麦1.08万吨,新康农业也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1条番茄沙司产业化生产线。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正逐步形成面向亚欧市场的农产品保税加工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强化业态创新拓展黄金饰品保税进口业务
2024年8月20日,在乌昌海关的现场监管下,全疆首单黄金饰品顺利进入乌鲁木齐综保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这批由新疆合创美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迪拜进口的黄金饰品,通过汽运+航空的方式,在首都国际机场入境后仅用4天就抵达乌鲁木齐。新疆合创美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再杜拉·图尔松说:“此次成功尝试,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国际市场的新大门,让我们对黄金保税业务拓展充满信心。”
2024年,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新增了15家保税电商企业,一线进口货值达600万元,保税电商线下体验店也增加到4家。此外,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的油画艺术品在新疆农业大学完成了保税展示,进口铜精粉“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农用机械保税维修业务均已完成首单测试,“智能出区+图定班列商品车出境模式”“口岸+卸货地”两项成果成功入选新疆自贸试验区省级制度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升园区建设节省企业运输和人力成本
2024年8月13日,装载着290辆国产汽车的轿运车从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智能卡口”快速刷卡驶出,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前往中亚和欧洲国家。副卡口系统升级完成后,智能卡口通关时间大幅缩短,由原来的20分钟/辆缩减至2分钟/辆,节约时间90%以上。这一变化让许多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如今公司的10位‘地跑’(人工驾送服务)从中铁联集乌鲁木齐中心站西大门,开车只需行驶近2公里,便可从南门副卡口‘抄近道’进入综保区。”中世运(新疆)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焕东说,副卡口的开放为公司节省了不少运输和人力成本,还减少了一次装卸费用。

2024年8月8日,乌昌海关关员在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对即将出口的国产汽车进行现场验放。(资料图)
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运营保障,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的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保税展示交易中心与新疆农业大学、呼和浩特综保区、海南洋浦保税港区等多所院校及保税港区结对子,也为园区发展带来新的思路与机遇。
从汽车产业出口的高效通关模式,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稳健成长,再到业态创新的深入挖掘和园区建设的持续优化,2024年,经开区(头区)以稳健的步伐,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未来,经开区(头区)将继续保持务实进取的精神,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目标而努力。(文/杨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