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中新网首页|安徽|北京|上海|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黑龙江|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我们的微信

新疆重大考古发现集萃: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

2022-06-09 20:05:15 来源:中新网新疆
字号:  

  前 言

  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中国考古学已走过百年历程,几代考古人的接续奋斗,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历来是中西交通要冲和中华文明向西开放门户,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它们见证了新疆考古工作在风雨飘摇中起步,在新中国成立后步入正轨,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深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新疆考古项目被列入“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后的蓬勃兴盛。几代新疆考古工作者历远芳晴翠,涉大漠广川,起文物于地下,飨世人以华章,不仅构建了区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实证了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辉煌历史,也为阐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载体。

  1995年迄今,新疆已有11项考古发现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若羌小河墓地、民丰尼雅遗址、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3项考古发现入选“百年百大考古项目”。这些项目上及远古文明曙光,下至汉唐宋元遗韵,涵盖洞穴、聚落、城址、石窟、墓葬、烽燧等场景,对研究人类起源与迁徙、游牧民族文化演进、汉唐西域军政建置、外来宗教中国化、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价值,是新疆历年考古发现的代表与缩影。

  考古百年,风华正青春,凝练文明基因,阐发传统价值,厚植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复兴,未来的新疆考古将勇担新使命,不断前行。

  煤火燃回春浩浩,炼炉照破夜沉沉——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

  考古成果:

  西天山伊犁河谷的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以世界上最早的燃煤遗存而闻名。遗址主要由居址区和高台大墓组成。居址区主要是古代居民生产生活遗迹,包括房址37座,窑6座,灶(火塘)、灰坑、冶炼遗迹等300余处。其中一座房址建筑面积仅400平方米,是目前新疆史前最大的单体房屋建筑,居址区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用煤遗迹,发现了陶范等冶铸模具及黍、粟等农作物。高台大墓地面建筑平面呈方形,边长120米,四周用加工整齐的石板垒砌成高1-2米的石墙,墓室位于高台中心,平面略呈甲字形,由半地穴墓室、外侧红土墙和石围墙构成。该墓葬为目前新疆发现的青铜面积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石构墓葬,放眼同时期的欧亚草原也难得一见。居址区和高台大墓共同构成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大型聚落遗址,初步研究认为这是伊犁河流域青铜时代晚期最高等级的中心聚落之一。

  专家评介:

  吉仁台沟口遗址是目前伊犁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以青铜时代为主体的聚落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对于研究新疆史前时期的年代分期、文化谱系、聚落形态、社会状况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入选时间:2018年

  遗址地处喀什河北岸,两侧高山环绕,南邻喀什河,气候温润,降水丰沛,牧草丰茂,冬避风雪,夏季凉爽,宜居宜牧,生产生活条件极为优越,自古以来就是早期人类聚居活动的理想场所。

  吉仁台遗址大小房址 再现天山人群生业方式转变

  房址多数集中分布在台地东部的背风稍低处,中部零星分布,大型房址6座,最大一座位于台地西部,相对独立,功能和性质应比较特殊。这些房址平面大致呈长方形,属于半地穴木梁架式结构,房址中部为长方形石砌火塘。门朝南,布局严谨对称。小型房址共31座。在台地中部零星分布,大部分集中于台地东部,且多依山梁地形呈阶梯状错落分布。房址平面形状分为圆形和长方形两种,建筑形制则有半地穴和地面起建两种。居址中部一般都有一个圆形石边火塘。

  房屋从大到小、从规整到简陋,陶器由筒形罐到圜底器,反映了商代西天山地区人群的生业方式从畜牧经济向游牧经济转变的过程,这对整个欧亚草原地带此类研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意义。

  吉仁台遗址三大重要发现:采煤、冶金、黍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缕煤火:在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中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使用燃煤的遗存,将人类对燃煤的使用历史上推至距今约3600年前后。这种新能源的发现和利用在人类能源利用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性质,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重大考古发现!

  丰富的青铜冶炼遗迹、遗物:发现坩埚、炼渣和陶范等,冶金证据链充分。遗址还出土几件铁块和较多铁炼渣。这些新发现对西天山地区史前冶金考古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价值。

  集中出土2000余粒炭化黍种子:这是伊犁地区青铜时代该类作物的首次发现,为黍的西传路线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同时还发现有大麦和小麦,为揭示早期农作物的东西交流路线提供了新视角。

  透物见史:吉仁台沟口遗址丰富的各类遗物

  遗物主要出土在房址地面和上部堆积中,共约2000余件(套)。以陶器和石器为大宗,少量铜器、骨器和铁器等。此外,还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牛、羊、马等家畜的骨骼。陶器均为手制,可辨的器形有筒形罐、鼓腹罐、折肩罐、高领罐和小陶杯等,多为平底器,少量小平底器或圜底器。纹饰主要有弦纹、内外戳刺的珍珠纹、指甲纹等,多集中在器物的口沿及上腹部。石器主要利用卵石加工而成,器类有磨盘、饼形石器、石球、石锄、石杵和石研磨器等,铜器有刀、锥、针、耳环等。

  从陶器的演化看,遗址早期以筒形罐、折肩罐为主,中期器型变得溜肩鼓腹,并多装饰戳印珍珠纹饰,晚期则出现了带管状流的圜底器。这些变化可能是随着人群的生业方式的逐渐转变,抑或是随着审美观念的转向而逐步产生的。

  透物见史:吉仁台沟口遗址丰富的各类遗物

  遗物主要出土在房址地面和上部堆积中,共约2000余件(套)。以陶器和石器为大宗,少量铜器、骨器和铁器等。此外,还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牛、羊、马等家畜的骨骼。陶器均为手制,可辨的器形有筒形罐、鼓腹罐、折肩罐、高领罐和小陶杯等,多为平底器,少量小平底器或圜底器。纹饰主要有弦纹、内外戳刺的珍珠纹、指甲纹等,多集中在器物的口沿及上腹部。石器主要利用卵石加工而成,器类有磨盘、饼形石器、石球、石锄、石杵和石研磨器等,铜器有刀、锥、针、耳环等。

  从陶器的演化看,遗址早期以筒形罐、折肩罐为主,中期器型变得溜肩鼓腹,并多装饰戳印珍珠纹饰,晚期则出现了带管状流的圜底器。这些变化可能是随着人群的生业方式的逐渐转变,抑或是随着审美观念的转向而逐步产生的。

(编辑:闫文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