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新疆昌吉州:党建赋能强引领 集体经济促振兴

新疆昌吉州:党建赋能强引领 集体经济促振兴

2024-06-04 11:52:03 来源: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张潮

  近年来,昌吉州抢抓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高站位谋划推动,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有效激活“强村富民”内生动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注入了强大动能,一幅党建引领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一项改革启新篇 架起壮大集体经济的“四梁八柱”

  坚持改革先行,勇当开路先锋。昌吉州党委站在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结构、助力乡村振兴的高度,创新实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三位一体”系统集成改革,先后出台组织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意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持续放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综合效应,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领导力,为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撑。全州累计确权集体资产89.4亿元,68.7万农民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当上了股东。

  2023年以来,为进一步将“三位一体”改革成果体现在发展成效上,昌吉州扎实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全州440个村全部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推行“村党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X”模式,拓宽“以地生财、以业兴农”的集体经济增收路径,深度挖掘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架起了村党组织更加广泛、更加牢固、更好凝聚村民的联系纽带,村级统筹发展能力极大提升,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得到充分显现。“三位一体”系统集成改革助推乡村振兴也成功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十大案例”。

  “通过‘三位一体’改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在基层党组织带领下,农村的各类资源要素得以盘活变现,不仅鼓了村民的腰包,也为农村发展积蓄了力量,实现了农村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吉木萨尔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斌介绍到。

  在吉木萨尔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大厅里,前来办业务的群众络绎不绝……该县在“三位一体”改革完成的基础上,探索成立了“四大中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村集体资产核算中心、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农村产权流转中心),进一步厘清“村社”关系,有效解决了政经不分、职责权限交叉重叠、账目混淆不清等问题,保障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营。

  组织队伍齐发力 挺起壮大集体经济的“坚实脊梁”

  农村集体经济该由谁来牵头?昌吉州始终让党支部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站前沿、唱主角。在合作社领办过程中,坚持“合作社姓党、理事长在党、决策权归党”的原则,推行村“两委”成员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从制度上保障党支部在生产经营和利润分配上的话语权、在获取上级惠农政策和利润分红等方面的主体权、在特定事项中的否决权,牢牢把握合作社的发展方向。

  “像这种枝子就得剪掉,保证树势健壮和正常挂果……”。玛纳斯县西凉州户村党支部书记李海山,正在桃园里给村民传授技术。

  作为返乡能人,李海山一步步被培养成了村书记、村主任,村上成立合作社后,又被推举成了理事长。他带领村民克服了3年挂果期无收益的艰难岁月,现在鲜桃种植规模达到1600亩,集体增收60万元,像他这样的返乡能人在各县市还有很多。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领导是大前提,还得有一套强有力的班子,和一群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骨干力量。

  昌吉州着眼选优配强乡村振兴骨干力量,一批素质高、能力强、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选拔补充进了县乡领导班子,累计选派10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330名优秀硕士研究生扎根乡村发挥作用,960名大学生到村“蹲苗”,87个驻村第一书记留任继续发挥作用,一大批“生力军”在基层一线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通过本土挖掘、能人回引、后备培养、跨村任职等方式,本乡本土村书记占到92.3%,村干部中致富能手比例达46.4%,新发展党员中致富能手占比达到50%以上。同时,通过集中轮训、赴外学习、“擂台比武”等方式,有力提升基层干部“挑大梁”的能力,形成拔尖一个人、培育一班人、带动一群人的牵引效应。

  2023年,昌吉州创新开展乡村振兴人才综合改革,推行村干部“三岗五级”薪酬待遇,人均月增资400元,55个集体经济组织累计为成员兑现分红1.59亿元,最高个人拿到了4万元,有效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

  州党委组织部组织二科科长辛俊成谈到:“为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我们推行经营目标责任制管理,与村级组织考核一体实施,按收益多少、岗位职责、贡献大小进行计提奖励,激励了村干部‘想干愿干、敢闯敢拼’内生动力。”

  多元增收强支撑 打通壮大集体经济的“任督二脉”

  昌吉州将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年度75项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列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集中攻坚,研究制定壮大集体经济《工作方案》,指导440个村“一村一策”制定具体措施,将集体经济增收不低于5%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列为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内容,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责任。

  坚持乡镇主导、因地制宜、整体联动,以“集体经济组织+X”为基本框架,探索推行土地开发、产业带动、农旅融合、乡村服务、资产盘活“五型”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发掘利益联结,参与收益分配。

  整合“小块变大片”,推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这个村上地比较零散,合作社牵头平整了田埂沟渠,将整合后的机动地和827户村民承包地集中流转、统一发包,仅此一项就收入300多万元。”阜康市八户沟中心村包村干部马小龙说。

  培育“田保姆农管家”,为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吉木萨尔县二工镇6个村抱团成立玉亩良田农业公司,流转土地自主经营的同时,还向周边各乡村提供田间作业、农资配送、订单收购等农业社会化服务,2023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

  推进“农旅融合”,围绕优势资源丰富乡村旅游新业态。呼图壁县引进专业研学机构,采取研学机构出运营、村集体出硬件、村民出资源的合作模式,市场化运营乡村生态资源,打破村域壁垒,将现有的幸福村福禄文化、二十里店镇林下经济、二十里店村维吾尔族风情游、大草滩村特色餐饮及文创环境、离首府最近的青少年基地等资源“串珠成链”,开发培育亲子研学、乡村艺术、草坪露营、小树认养、非遗研学、农事体验等项目,以人流量撬动全县村集体、村民致富动力,实现镇村联动,抱团发展。

  各县各村使出“十八般武艺”,大力发展“物业经营型”“资产盘活型”“能人带动型”等经营模式,一个个生动的实践,凸显了村党组织强有力的引领作用,集体经济组织的巨大潜能还在不停发掘。2023年,全州集体经济收入共计5.96亿元,收入100万元—200万元的村74个,200万元—500万元的村80个,500万元以上的村21个,2024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6.16亿元。同时,通过开展“清化收”专项行动,一大批本属于村集体的资源资产“颗粒归仓”,增强了村集体“硬实力”。

  “面子”“里子”一起抓 释放壮大集体经济的“普惠红利”

  村集体不仅要有钱的“面子”,更要有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里子”,最终要实现“面子”与“里子”的有机融合,让群众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和美宜居的美丽乡村是什么样子的?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的村民心里早就有了答案。

  “哎呀,我们都这把年纪了,就不照了吧……”奇台县腰站子村村民王宝祥老人家中气氛喜庆、其乐融融。村上专门安排老两口拍“金婚”照,老伴拿着腰站子村党总支副书记刘长会送来的2000元祝福红包笑得合不拢嘴。

  奇台县腰站子村2023年集体收入达到了480万元,人均分红1.5万元。村党组织着眼集体收益合理分配,将集体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反哺社会事业等等,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制定《社会激励和福利制度》,为重大疾病患者、金婚夫妇、高校学生等群体发放1000元到1万元不等的集体资金资助或奖励。出资修建幸福大院,为独居、高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惠民食堂等优待服务,为70岁以上老人发放额外高龄补贴、养老补助等,一项项惠民举措让村民幸福满满,获得感十足。

  清除垃圾、改造民宿、栽树种花……走进阜康市城关镇山坡中心村,乡韵悠悠,村风融融。远处天山苍翠葱茏,天池碧波轻荡。该村位于天山天池景区入口前端,是进山旅游的必经之处。

  “村上专门建了停车场、充电桩,为提升民宿质量出资修缮了路面、街灯和房屋外立面,在吃、住、行方面给来往游客提供了各种便利,好环境带来了生意,入夏以来每天要翻好多次台。”农家乐经营者魏东说。

  近年来,通过上级扶持、村集体资金投入,各村主动向厕所、垃圾、污水、交通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宣战”。新改建户厕8023座,生活垃圾处理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99%、26%,集中供水率均达到99.29%,具备条件的行政村硬化路通达率100%,完成清洁采暖改造4.15万户,农村生活环境和基础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让更多农民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编辑:孙亭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