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以教育之力绘就民生幸福新图景
“以前总担心乡镇学校条件差,现在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家住玛纳斯县凉州户镇的王霞,看着孩子在设施齐全的校园里快乐学习,脸上满是欣慰。这是昌吉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让城乡教育“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昌吉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核心目标,在思政教育创新、资源均衡配置、教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全州教育事业迈出坚实步伐,一幅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在昌吉大地徐徐展开。
增学位优环境,呵护学生成长
昌吉市民张静的孩子就读于昌吉市第二十幼儿园,这所今年投用的学校,方便了附近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这个幼儿园环境很好,教室宽敞明亮,里面的设施都是崭新的,而且各种游乐设施也很齐全。班里的孩子不多,老师能更好地关注到每个学生。”张静说。
教育均衡是民生所盼,也是昌吉州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学位需求“梯次变化”的特点,昌吉州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力新增城区学位供给,有效化解大校额、大班额难题。近年来,全州28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投用,累计新增学位2.3万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9.5%,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有学上、上好学。
不仅如此,昌吉州还先后投入2亿余元用于中小学校园环境、食堂环境改造提升,实施中小学教室明亮工程,并购置配备专用校车244辆。“现在教室里的灯光不刺眼了,孩子看书、写作业眼睛舒服多了。”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小学学生家长齐明强说。从学习环境的改善到出行安全的保障,昌吉州全方位守护学生成长。
如今,呼图壁县、木垒县、阜康市、玛纳斯县已成功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144所国家级特色学校、49所优质学校相继创建,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更值得关注的是,忻州一中、太原外国语学校、福州八中等国内其他省份名校纷纷落地昌吉,昌吉学院附中、附小及州一中准东分校先后成立,优质教育资源的“活水”不断流动,让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红利。
走出去学回来,筑牢爱国根基
“听了老党员讲述他在边疆奋斗的故事,我深受感动,今后我也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 昌吉市第九中学学生李雨桐听完思政课后,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为筑牢青少年思想根基,昌吉州在全疆率先推行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不仅建立了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师资库,还组建“育润庭州”思政教育讲师团,让思政课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截至目前,已有364名领导干部、行业楷模、英雄模范走进校园,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987场,覆盖学生26.8万人次。
“思政课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中感悟家国情怀。”昌吉州教育局思政科负责人说。基于此,昌吉州培育32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分学段开发163节“场馆里的思政课”,并打造29条疆内外精品研学路线。今年暑假,阜康市第一中学八年级学生杨添壹和同学们前往北京参加研学活动,回来后他仍对这段经历念念不忘,他激动地说:“这次研学让我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深厚文化底蕴,也更加坚定了我努力学习的决心。” 截至目前,已有4085名学生赴疆外研学、14.5万名学生参与疆内实践,让青少年在行走中感悟国情民情,将爱党爱国的种子深埋心底。
面向未来,昌吉州有清晰的教育规划:逐步推行城市幼儿园学前免费教育,提升昌吉市公办园幼儿占比;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集团化办学与城乡帮扶,计划新增超40所优质学校;高中教育落实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推进特色多样化发展,建设自治区优质普通高中,搭建多元升学通道。
同时,昌吉州践行“学习知识是本职,全面发展是追求”理念,将“健康第一”融入教育。实施体质强健“十百千万”行动,落实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要求,搭建全员运动平台,推动特色教育培养;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推进美育浸润行动;加强科学教育,发挥实验区和实验校引领作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推动5个县市完成“教联体”建设,形成育人合力。
在数字化浪潮下,昌吉州还将教育数字化作为突破口,推动昌吉州教育云平台接入国家智慧教育体系,建设“国家平台昌吉频道”,实现资源共享;顺应新技术趋势,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推广应用场景新范式,以科技赋能教育,为教育现代化注入动力。
引人才育骨干,促进队伍提升
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昌吉州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事业的突出位置,通过“引才、育才、激励”三措并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区域教育提质增效筑牢人才根基。昌吉州第二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庄洪利说:“我校在教师培养方面实施了师德铸魂、援疆协作、师能提升三大工程,通过开展师德大讲堂、名师讲座、优秀教师事迹分享等活动,厚植教师情怀。同时,深化与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的深度合作,通过专家引领、资源共享、跟岗学习、云端教研等方式,拓宽教师视野,助力教师成长。”
在引才与育才方面,昌吉州成果显著。近三年来,全州共引进教师1270人,成立高层次人才工作室64个;300名教师获评“庭州名师”,26人获评自治区“天山英才”,58人获评特级教师,奇台县第一中学教师陈东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师人才梯队。
在激励保障方面,昌吉州不断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成立了全疆首个地州教育基金会。截至目前,已资助学校27所、教师60名、学生190名,资助金额近760万元。此外,昌吉州落实《昌吉州激励教师十条措施》,提高班主任津贴,组织教职工体检,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此外,昌吉州还强化名师示范引领,计划5年评选州县两级骨干师资及管理人才2000名,建设1000个工作室,培养1万名核心成员。建立符合县域实际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做好支教工作,确保轮岗教师比例不低于10%,促进优质师资均衡配置,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校企合作促就业,助力产教融合
“通过在企业实习,我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张岳伟说。如今,像张岳伟这样通过校企合作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学生越来越多。
当前,昌吉州教育事业发展迎来新机遇,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布局不断优化升级。新疆(昌吉)职教城启动规划建设,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升本工作稳步推进,阜康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并正式开始招生,成立多所研究院与实践基地,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搭建了良好平台。
面对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紧缺的问题,昌吉州明确“教育赋能产业”定位,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协同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为此,昌吉州遵循“整体规划、分期实施、集约高效、共享共建”原则,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为职教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对接引进州外高水平高校与科研院所,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水平。此外,昌吉州还紧盯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方向,推进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建设,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转化”全链条能源创新模式。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未来,昌吉州将继续锚定“人民满意”目标,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为昌吉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谱写教育强州建设新篇章。
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王硕 通讯员 李昕 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