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民主实践融入百姓日常,代表履职带来实在获得感
中新网新疆新闻9月19日电(谭京京 陈慧)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全过程人民民主正通过一个个具体实践,转化为百姓可知可感的日常生活。在喜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记者走访昌吉州昌吉市多个乡村社区,亲眼目睹了人大代表履职与服务民生、促进发展深度融合的生动景象。
人大代表助产业发展,五业联动促乡村振兴
昌吉市人大代表,六工镇十三户村村委会主任丰建军介绍,该村创新建立“人大代表之家+”产业引领特色小组,由五位人大代表分别牵头艾草、渔业、玉米、乡村旅游和康养五大产业,形成“一人一业、五业联动”的发展格局。

昌吉市人大代表,六工镇十三户村村委会主任丰建军查看艾草制品。 谭京京 摄
在艾草体验馆内,工作人员王海霞正细心为顾客进行艾灸理疗。“我之前在家里带孩子,现在每个月有四千多收入,一年下来五万多。”她笑着说,“在这里工作不仅提升了我的生活品质,还能学习养生知识,我会好好干下去的。”
“我们依托专业合作社,根据代表专业特长和优势,将人大代表履职深度嵌入产业链条。”丰建军说,这一创新做法让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既带动了产业发展,又促进了村民增收。
在代表们的推动下,十三户村先后建成了葫芦雕刻室、艾草馆等特色产业。葫芦雕刻室内,手工艺人刘国帮正在精心雕刻作品。“以前这门手艺都快失传了,现在村里建了这个工作室,不仅让传统技艺得以传承,还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暖心午餐传递民生温度,互助院里安享晚年
“人们常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我们在这儿吃免费午餐都十年了!”十三户村老村长陈兴礼在幸福互助院里笑得合不拢嘴,“不仅吃得舒心,心情更敞亮!”

新疆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幸福互助院志愿者在为老人盛饭。 谭京京 摄
这份“暖心午餐”的背后,是人大代表主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代表们以“察民情、查实情、解民忧”活动为抓手,深入独居老人家中倾听诉求,争取到34万元专项资金,建成总面积达780平方米的两大互助院。
如今,两大互助院日均服务110位老人,配备休息室、理疗室等设施,全方位满足老人生活与精神需求,让村里的养老生活从“将就过”变成“舒心享”。
社区治理出新招,“公益+市场”破解服务难题
在延安北路街道柳树巷社区粮泰小区,新建的党群服务驿站里洋溢着欢声笑语。68岁的居民宋学明正在理疗区享受理发服务:“在这里冬天冻不着,夏天晒不着,理发、按摩、打牌都方便,志愿者们的服务态度也很好。我每天都会来这里打牌,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舒服!”
昌吉市人大代表、昌吉市久汇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见证了这个小区的蜕变:“从走访群众到提出意见建议,再到意见建议落实,仅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粮泰小区党群服务驿站项目。”
社区创新落实党组织领办服务企业政策,成立昌吉柳盛祥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担任法人。通过整合社区闲置资源,吸纳下岗工人、退役军人等,以“公益性+市场化”模式实现收益反哺居民,有效提升了社区服务能力。

新疆昌吉市延安北路街道柳树巷社区粮泰小区党群服务驿站内,志愿者为老人理发。 谭京京 摄
代表议政解民忧,便民集市安顿流动摊贩
在北京南路街道毛纺厂社区的“虹织邻里集市”里,摊主芦胜杰正在整理水果摊位。“四年前我和妻子从哈尔滨来到昌吉,总是大街上跑着卖水果;现在有了固定摊位,还免了我的摊位费,日子踏实多了!”因为有三级残疾,经人大代表反映,社区帮他减免了摊位费。
昌吉州人大代表热孜牙·阿布力米提说:“我们通过代表之家+矛盾纠纷调解室,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共为毛纺厂社区2105户居民开展物业服务纠纷、民间借贷、婚姻家庭等热点问题调解服务。”
集市实行“统一划线、统一准入、统一编号、统一管理、统一收集”的管理模式,摊位费由居民民主决定,既维护市容环境,又保留城市烟火气,赢得居民和摊贩的一致好评。
昌吉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兰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在市委的领导下,围绕中心,积极履职,持续抓好党建引领人大工作,抓好主责主业和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推进行动,助力发展、服务民生,同时继续抓好人大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履职能力水平。
从产业链上的代表之家,到社区里的便民服务空间,再到矛盾纠纷调解室,昌吉市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