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初冬时节来喀什各地湿地公园邂逅越冬“精灵”

初冬时节来喀什各地湿地公园邂逅越冬“精灵”

2024-11-20 16:15:43 来源:喀什日报
麦盖提县湿地公园鸟瞰图。武勇摄麦盖提县湿地公园鸟瞰图。武勇摄

  本报记者 张红玲

  波光粼粼的水域中,一抹绿色显得那么耀眼。

  “鸭!鸭!”“看,鸭鸭游过来了。”11月17日,初冬时节的喀什市东湖公园里,王阿姨带着她一岁多的小孙子悠然漫步。突然,小孙子兴奋地指着湖面,头上那抹绿色瞬间吸引大家的目光——那是一群绿头鸭。

喀什市东湖公园水域绿头鸭及飞鸟。陈文军摄

喀什市东湖公园水域绿头鸭及飞鸟。陈文军摄

  王阿姨笑着加快脚步,牵着孙子的小手,一起靠近湖边。随着距离的拉近,成群集结的绿头鸭或悠闲地游弋在水中,享受着湖面的宁静;或低头觅食,忙碌于寻找冬日的美食;彼此间不时发出“嘎嘎嘎”的欢叫声,清脆悦耳,为冬日的湖畔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

  眼前美丽和谐的画面,正是喀什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依托丰富、独特的湿地资源,喀什地区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大力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工作,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喀什的湿地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吸引越来越多的鸟类选择在这里越冬。

莎车县湿地飞鸟。丁民 摄

莎车县湿地飞鸟。丁民 摄

  作为喀什地区国家级湿地公园之一的莎车叶尔羌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众多候鸟理想栖息地。湿地公园内湿地水质清冽、环境幽雅,且食物资源充沛,为越冬鸟类提供良好生存条件。

  随着该县对湿地公园保护与管理工作持续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与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如今,景区内已形成人工湿地、沼泽湿地、库塘湿地、水库湖泊、沙漠、古道、小桥、流水等多种原生态景观交相辉映的壮丽画卷。更为难得的是,沙漠、湿地、水库这三大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在这里完美融合,构成一幅独具特色的自然风景画。

英吉沙湿地公园飞鸟。武勇摄

英吉沙湿地公园飞鸟。武勇摄

  漫步于景区之内,眼前是开阔的水面,清澈的湖面映照着蓝天白云,飞鸟成群结队地在空中翱翔,或在水面上嬉戏。平湖如镜,流水潺潺,沙漠绵延,多种空间组合景观随着时间、气象、视角的变化呈现出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视觉效果,使得游客们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而在英吉沙国家湿地公园,自今年入秋以来,更是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候鸟。成群的灰鹤、野鸭等珍稀鸟类选择在这里停留、觅食。“以前这里几乎看不到候鸟,现在每天能看到成群的鸟在湿地水面上飞来飞去。”萨罕镇诺能阿依格村村民图克孜·阿不来提说。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区县湿地公园鸟瞰图。武勇摄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区县湿地公园鸟瞰图。武勇摄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着众多候鸟纷纷选择在喀什过冬,甚至成为这里的“常客”。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喀什地区发现的鸟类种类已达17目44科350余种,其中有金雕、胡兀鹫、秃鹫、黑鹳、白头硬尾鸭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些珍稀鸟类在环塔里木盆地区域越冬的景象,如今已变得越来越常见。

泽普县湿地公园鸟瞰图。武勇摄

泽普县湿地公园鸟瞰图。武勇摄

  如今,湿地生态旅游已成为喀什旅游的一大亮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在喀什的湿地,游客们可以春季踏青赏花,夏季领略湿地风光,秋季观赏金色胡杨,而冬季观鸟拍照。依托丰富的湿地资源,喀什地区已建立16处自然保护地,包括1处自然保护区、8处国家湿地公园、2处森林公园以及5处沙漠公园。

帕米尔高原阿拉尔国家湿地公园鸟瞰图。杜晓斌摄

帕米尔高原阿拉尔国家湿地公园鸟瞰图。杜晓斌摄

  这些自然保护地不仅为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成为喀什地区生态旅游的重要收入来源。各地通过门票收入、餐饮酒店、自然观光、徒步旅行、观鸟摄影以及餐饮服务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旅游收入渠道。游客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方式,深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近几年来,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旅游展现出蓬勃的经济活力,生态收入持续增长,接待游客数量达827.43万人次,为喀什地区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孙亭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