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湖大社区真经 赋党建红色引擎
岳麓八月暑气扬,
一雨送凉入画堂。
湘江之畔邻书院,
文脉深厚韵悠长。
湘滨麓畔社区彰,
红色引擎绽曙光。
区域党建精对接,
清单派工架桥梁。
校社同谋长共建,
导师帮带助贤良。
邻聚议事平台筑,
共解难题心不慌。
志愿红烛燃爱意,
帮扶老幼暖街坊。
治理联动强合力,
校园社区共担当。
网格包楼齐奋进,
学生参与绽光芒。
五老讲堂传火种,
爱国党课韵悠长。
党建花开结硕果,
和谐新景颂安康。
八月的岳麓山下,长沙暑气未消,一场及时雨带来丝丝凉意。地处湘江之滨、岳麓山畔的湖大社区,地理区位独特——东临潇湘大道,西至岳麓山爱晚亭,南抵麓山南路荫马塘,北达麓山门(与湖南师范大学相邻),更有“实事求是”策源地岳麓书院坐落其中,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便是风景秀丽、名人学者讲学、人才辈出之地。更有千年岳麓书院浸润的人文底蕴,自古便是贤才汇聚之地,如今又因“红色引擎”的轰鸣,让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满是暖意。
湖大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联动学校资源,以“组织联建、活动联创、阵地联享、安全联防、民生联惠”的“五联”为核心,推动共建共驻,让社区党员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同时,社区深挖资源,发挥“五老”人员作用,其中多位老同志作为长沙市、岳麓区关心下一代协会讲师团金牌讲师,常开展爱国主义与党建知识讲座,在市区颇具影响力。
党建是这方天地的“根”与“魂”。社区党总支深谙“校社同频”的奥秘,把高校资源化作治理的活水。“资源、需求、项目”清单,像精准的桥梁,一头连着湖南大学的智力宝库,一头牵着居民的急难愁盼。当土木工程学院的“青春‘砼’行”志愿者带着“大国桥梁”的故事走进社区,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老人们脸上舒展的笑容,便是“社区搭台、高校赋能”最好的注脚。寒暑假里,社区书记助理的岗位上,年轻学子带着朝气而来,在导师的帮带中触摸基层治理的温度,也为社区注入了新鲜的思路,校社共建的纽带,就这样在一来一往间愈发牢固。
“邻聚力”议事会的灯光,总在居民需要时亮起。没有高高在上的宣讲,只有围坐一堂的坦诚——楼道堆物如何清理,老旧电梯怎么加装,你一言我一语间,诉求从“被动等待”变成“主动解决”。在这里,每个人都是社区的主人,共商共治的氛围,让邻里间的距离越拉越近,也让“德邻仁里”的老传统有了新内涵。
更难忘那些“红烛”般的身影。社区里的五老人员,带着岁月沉淀的智慧,扛起了育人的责任。多位金牌讲师的党课与爱国主义讲座,或是在社区活动室,或是在学校课堂,字字句句都满是赤诚,像春雨般滋润着年轻一代的心灵。还有“银龄志工”“义工协会”的志愿者们,清洁街巷、帮扶老人、引导文明,他们的脚步踏遍社区的每个角落,让温暖在街巷间流淌。
如今,学校与街道共建的办公点里,校社工作人员并肩办公;“一站式”学生社区中,片区管理让服务更精准;包楼共建的机制下,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园区治理。山水依旧,文脉绵长,而红色党建激活的高效能发展,正让湖南大学社区这方水土,既有“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意,更有“民生无小事”的温情,成为麓山江畔一道动人的治理风景。
通过观摩学习,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党建引领在社区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党建不仅是凝聚各方力量的旗帜,更是推动社区治理创新、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引擎。下一步,我们将借鉴湖大社区的成功经验,以党建为引领,整合各方资源,激发社区活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社区生活。(胡宗仁 张祖成 骆钰玺 王斌 陆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