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中国雪都”暖意融融——国网阿勒泰供电公司全力服务冰雪经济发展综述

“中国雪都”暖意融融——国网阿勒泰供电公司全力服务冰雪经济发展综述

2025-01-13 19:18:10 来源:中新网新疆
冬季的阿勒泰。努尔别克·努尔曼 摄冬季的阿勒泰。努尔别克·努尔曼 摄

  中新网新疆新闻1月13日电(明庭俊杰 郭玉佳)新疆阿勒泰坐落在北纬47度左右的世界滑雪黄金纬度线上,是中国境内降雪时间最长的地区。2018年,阿勒泰荣获中国国家气候中心颁发的“中国雪都”国家气候标志。一时间,“中国雪都”这块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将阿勒泰冰雪资源蕴含的活力尽情释放。

  电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国网阿勒泰供电公司聚焦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加强供电设备运维、推进绿色用能等方面满足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企业的用电需求,全力推动着阿勒泰冬季黄金冰雪旅游带的打造,让“冰天雪地”变“金山银山”。

  冰雪历史文化的交融新章

  电力与冰雪的结缘,最先是从一副毛皮滑雪板开始的。

  1月7日,在阿勒泰汗德尕特乡,国网阿勒泰供电公司汗德尕特乡供电所员工巴图和同事使用毛皮滑雪板在茫茫雪原上开展雪后巡视工作。

供电员工利用毛皮滑雪板开展线路巡视。努尔别克·努尔曼 摄
供电员工利用毛皮滑雪板开展线路巡视。努尔别克·努尔曼 摄

  汗德尕特乡作为毛皮滑雪板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2万年的历史。当地的祖先在冬季就借助毛皮滑雪板进行打猎。巴图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一直都很喜欢这个“活古董”。

  没有继承父辈“逐水草丰茂而居”的游牧生活,巴图成为一名电力工人。在一次准备前往开展抢修时,由于积雪深厚,徒步前行不仅累,还耗时长,巴图灵机一动从当地牧民那里借来两副毛皮滑雪板,使用雪板前往故障点,节省了3个小时的路途时间。正是这一次的经历,让巴图和供电所的员工尝到了甜头。如今,毛皮滑雪板已经成为供电所冬季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汗德尕特乡供电所也成为当地居民口中的“毛皮滑雪板上的供电所”。

2022年,汗德尕特乡供电所收到当地牧民赠送的毛皮滑雪板。明庭俊杰 摄
2022年,汗德尕特乡供电所收到当地牧民赠送的毛皮滑雪板。明庭俊杰 摄

  毛皮滑雪板使用非常便捷,不仅在巡线时下坡方便,上坡时也不费力、不易滑倒。汗德尕特乡供电所用的毛皮雪板是40年前,当地牧民看供电员工冬天巡线排障辛苦主动赠送的。

  近几年,随着当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古老的毛皮滑雪表演、传统的冰雕节等富有民俗特色的活动纷纷上演。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汗德尕特独特的地域文化,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了解到汗德尕特乡的悠久历史后,不少游客也会买上一副毛皮滑雪板作为纪念品。

  毛皮滑雪板不仅是当地的重要文化产品,也是汗德尕特乡供电所冬季线路巡视的好帮手,供电所员工们在毛皮滑雪板上追赶时间,用一条条滑雪板联通家家户户,用一次次电力保障为冰雪旅游与传统技艺融合发展护航。

  电力赋能冰雪运动飞速发展

  “最初滑雪场没有缆车、魔毯,条件也很简陋,滑雪的基本是本地人,游客很少。”紧挨阿勒泰市的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从2009年开门营业,好几年都不温不火,阿勒泰市民朱倩倩深有体会。

将军山滑雪场夜景。努尔别克·努尔曼 摄
将军山滑雪场夜景。努尔别克·努尔曼 摄

  近几年,阿勒泰地区投入近70亿元,建成高山滑雪场6家、野雪滑雪场2家、越野滑雪场2家,年均举办各类冰雪赛事活动50余场次。2023年—2024年雪季,阿勒泰地区冬季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281.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3亿元。将军山、可可托海、吉克普林、青格里狼山等雪场累计入场183.66万人次,实现营收3亿元。

供电员工在将军山滑雪场检查客户用电。明庭俊杰 摄
供电员工在将军山滑雪场检查客户用电。明庭俊杰 摄

  为全力保障滑雪场的建设及运营,国网阿勒泰供电公司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从滑雪场规划初期介入,提供精准用电规划,持续优化电网布局,完成110千伏吉克普林输变电工程、10千伏金府线等配套建设。针对滑雪场负荷激增现象,制订了周密的保电预案,并按期对雪场配电室、索道等电气设备进行“健康体检”。通过可靠的电力供应,助力滑雪场为游客打造极致的冰雪体验,推动阿勒泰冰雪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在电力的有力支撑下,阿勒泰地区冰雪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冰雪经济发展势头持续向好,成为全国冰雪经济中的一抹亮色。在阿勒泰,因冰雪运动产生的变化随处可见,这些变化直接拉动了第三产业用电量的增加。2024年10月以来,阿勒泰地区第三产业(餐饮和服务业)用电量达2167.99万千瓦时,较2023年同期增加19.55%。

  清洁绿电让冰雪旅游“热起来”

  冰雪,不仅雕琢出雪友们梦寐以求的滑雪胜地,更为冬季旅游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在这片银白世界里,可靠的电力如同灵动的画笔,描绘着冬季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蓝图,充分释放着冰雪经济的崭新动能,让“冷资源”源源不断地迸发“热效应”。

供电员工清扫通往箱变的道路和设备上的积雪。明庭俊杰 摄
供电员工清扫通往箱变的道路和设备上的积雪。明庭俊杰 摄

  “雪挺厚的,咱们从这过去,我先把道路铲出来。”1月8日,喀纳斯景区禾木村迎来持续降雪天气,积雪最深处已达80厘米,国网阿勒泰供电公司禾木供电所长张国华对箱变附近积雪进行清理,方便开展设备检查工作,确保旅游旺季期间线路及设备可靠运行。

  禾木村位于喀纳斯湖畔,素有“中国第一村”的美称。近年来,随着喀纳斯景区旅游业不断发展,禾木村基础建设不断加强,用电负荷增长迅速。国网阿勒泰供电公司加强电网建设,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实现了全电化景区的打造,以电力之光照亮禾木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冬日的禾木村。(努尔别克·努尔曼 摄)
冬日的禾木村。(努尔别克·努尔曼 摄)

  搭上冰雪经济快车,曾经的宁静小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实现了从传统村落向热门冰雪旅游地的华丽转身。依托可靠电力,村里的民宿纷纷升级,便捷的采暖设备让游客在严寒中也能感受如春的温暖,智能化的电器让游客享受到古村古貌的同时也有现代化的美好生活,从以前的“一季游”向“四季游”转变,由“景区景点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吸引了八方来客,也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在禾木村地下,电网如细密的脉络,贯穿于错落有致的木屋之间,保持了古村古貌的同时,充足的电力供应着每一家民宿、餐厅。每当夜幕降临,盏盏灯火与漫天繁星相互辉映,为这座充满古朴韵味的村落增添了温馨浪漫的氛围。

冬日粉色夕阳下的输电线路。努尔别克·努尔曼 摄
冬日粉色夕阳下的输电线路。努尔别克·努尔曼 摄

  从滑雪场的热闹喧嚣到民俗村落的烟火气息,冰雪经济在电力的助力下,正以蓬勃之势崛起,成为阿勒泰地区发展的新引擎,让这片被冰雪覆盖的土地暖意融融。

  2024年,阿勒泰地区用电量达到59.06亿千瓦时,较2021年冬奥会前的37.31亿千瓦时增幅58.30%。这一飞跃式增长,无疑是冰雪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有力见证。不断上扬的用电曲线,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

【编辑:袁晶】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