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勤业:丹心映疆土 仁术暖天山
情系喀什,万里援疆。如今,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援疆工作即将结束,广东省柔性援疆医疗队队长邱勤业就要回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4年4月,他在结束首期半年援疆工作后,仅隔一月便再度请缨,二次踏上援疆的征程。在援疆时光中,邱勤业以精湛医术为刃,以赤子之心为盾,在喀什地区谱写了一曲医者仁心的边疆赞歌。
临床一线: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守护者
作为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副主任、核心骨干,邱勤业始终冲锋在急危重症救治前线。2024年9月底,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突发车祸,多名重伤员命悬一线。接到通知后,邱勤业带领团队提前守候在急诊室,并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精准实施分级救治,最终让所有伤员转危为安。接着,他又引入广州先进的“术后快速康复”理念,通过早期康复介入和心理干预,大幅缩短了伤员病程,助力他们身心恢复健康,全面回归社会。
一位17岁小伙不慎从5楼坠落,被紧急送到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救治经验丰富的邱勤业结合检查结果判明伤情:肠破裂、右肾脏损伤、创伤性血气胸、双肺挫伤、腰椎骨折、失血性休克状态……患者病情极度危重。邱勤业立即组织创伤中心团队骨科组、普外科组、重症医学组联合会诊,着手制定危急重症抢救方案和应急预案,先后实施4次手术。最终,在多学科团队的接力救治和和精心护理下,小伙顺利康复出院。
一例例急危重患者的成功康复,是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综合水平不断提高的见证,也印刻着邱勤业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付出的所有心血。
授人以渔: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援疆不仅是治病,更要传技育人。”邱勤业深知,提升当地医疗水平的根本在于人才培养。
从细微处着手,邱勤业不断夯实科室团队基础。他以身作则,耐心地手把手教授科室同事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无论是基础的石膏固定技术、损伤控制原则,还是复杂的内固定手术,他都逐一示教,认真地进行指导,不仅让科室同事拓宽了视野,也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能。
邱勤业坚持“医、教、研、管”4维并进:每周开展两三次教学查房与业务讲座,手把手指导年轻医生手术;推动科室科研创新,带领团队斩获多项国家级、地区级奖项;优化管理制度,完善住院总值班流程,营造高效、协作的科室氛围。
此外,邱勤业还多次组织志愿者团队,深入当地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科普疾病防治和急救知识,提升了当地师生的自我健康意识和急救意识。在2024年一年间,他的足迹就遍布了喀什12个县市,举办基层医疗培训讲座30余场,组织义诊10余次,惠及数千边疆群众。
2025年3月底,受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主委余斌教授的重托,邱勤业牵头筹备的“南疆创伤救治院士大会暨创伤救治喀什模式研讨会”在喀什举办,“一带一路”中国创伤联盟南疆工作站和喀什-余斌教授专家工作室在会上正式揭牌。
这场盛会不仅总结了创伤中心的建设成果,为喀什地区人民打造了“带不走”的高水平创伤救治团队,更将“喀什模式”推向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边疆创伤救治体系树立标杆。
关爱队友:为援疆团队打造有温度的“大家庭”
作为援疆党支部(第三十八党支部)的生活委员,援疆的日子里,邱勤业将人文关怀融入援疆医疗团队建设的每一处细节,为援疆医疗队打造有温度、有活力的“第二家园”。
在工作之余,邱勤业积极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如篮球、羽毛球、跑步等;在节假日期间,他精心筹划形式多样的烹饪活动,如队友生日会,包饺子联谊会等;在队友生病时,他及时组织队友们前去探望,共祝其早日康复。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业余生活,不仅使援疆队员们强身健体、保持身心健康,更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至真至诚的关心问候,不仅让身在他乡的每位队友深切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更领悟了援疆集体生活的欢乐。
“一批批援疆人用仁心守护边疆,我只是其中一员。”回顾援疆岁月,邱勤业谦逊而坚定,他坚信,随着国家西部发展战略的推进,医疗援疆必将成为新疆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邱勤业的援疆经历,是万千援疆干部的缩影,他们以丹心映照昆仑,用技术架起桥梁,让粤喀两地情更深、心更近,为边疆人民的健康福祉写下温暖注脚。(张晓燕 邢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