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灌润田畴 飞防护丰年——喀什地区380余万亩小麦田间管理见闻
春风拂过喀什大地,380余万亩冬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近日,在叶城县江格勒斯乡的麦田里,3台植保无人机正进行飞防作业。种植户阿布都合力力·阿巴斯兴奋地说:“140亩小麦1小时就能完成打药,既便宜又省事。”如今,无人机已成为当地麦田管理的“新宠”。
在岳普湖县阿洪鲁库木乡,无人机操控员吾拉音·肉苏力正通过北斗导航系统规划航线。他介绍,“这台载重70升的无人机,3小时能完成180亩作业。”智能系统可根据病虫害程度自动调节药量,避免传统喷洒中重喷漏喷问题。村民艾尼瓦尔·吐尔地说:“根部渗透式施药让防治效果提升30%,亩均成本仅3元。”
走进英吉沙县苏盖提乡的田间,村民们穿梭在麦田旁的沟渠间,疏通水渠,确保灌溉水顺利流入麦田。不远处,农业技术人员手持水位测量仪,专注地记录数据,并耐心向村民讲解小麦浇水、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方法。从浇水的时间节点到水量的把控,从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到防治措施的选择,每一个要点都详细阐述,为村民科学开展春季田间管理提供了有力指导。
麦盖提县也依托植保无人机“飞防”技术,积极开展高效春管作业。在央塔克乡乌依鲁克村,种植户田敏的小麦地里,技术人员熟练地操控着植保无人机,雾化药液均匀地洒落田间。“无人机每天可以完成800亩地的‘飞防’任务,完全不用担心耽误农时。”田敏说。
在叶城县江格勒斯乡夏勒迪壤村的高标准农田上,3台装载“生物农药+叶面肥”混合药液的植保无人机正以每小时50亩的效率巡航。通过北斗定位,实现厘米级航线规划,精准锁定行距和飞行高度,有效提高打药预期效果。植保无人机不仅避免了喷洒不均匀、漏喷、重喷等问题,还能根据病虫害程度精准调整药量,确保每一片麦田都能得到有效的防治。
近年来,喀什地区始终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点,以数字农业为核心,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通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普及推广机械播种、无人机防治病虫害以及机械化采收等科技化种植手段,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石观 蒋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