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幸福感言”里的生活新图景

“幸福感言”里的生活新图景

2025-04-28 18:06:37 来源:疏附县融媒体中心

  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一幢幢现代元素和民族特色交相辉映的小院,鳞次栉比的店铺,多面开花的特色产业……如今的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实现了人人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村民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幸福生活甜如蜜。

  玫瑰花田里,村民们手持剪刀,熟练地修剪着花枝;大棚内,瓜藤舒展,村民们手持工具,专注地为甜瓜授粉;厂房里,工人们专注于手头工序……乡亲们在忙碌中饱含着对收获的期待。

  村民阿卜杜柯尤木·如则家依靠发展养牛产业、种植花卉和农机作业,每年就有11万元的收入。现在他家又有了新的收入来源,得益于村里红色旅游融合发展,阿卜杜柯尤木从去年开始从事农家乐的经营,主要菜品是烤全羊。今年4月,阿卜杜柯尤木在原有4个馕坑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一个可以烤骆驼的大馕坑。

image

  “我这个大馕坑一次能烤15只羊,也能烤骆驼和牛。”阿卜杜柯尤木介绍道:“党的政策越来越好,现在村里发展红色旅游,游客很多,我也特地去拜师学会了烤全羊,最忙的时候一天我能烤27只,今年烤全羊预计能有3万元的收入。”

  在群众“有事干”的基础上,该村在“引客入村”、深化产业发展上做起来文章。村里深化红色文旅融合,开发研学路线,建立特色产品展示厅,引进企业共同成立阿亚格曼干村贸易公司,既展示村里的扫把、乐器等手工产品,也展示县里和村里企业生产的特色农副产品,游客既能直观感受阿亚格曼干村近年来的发展成果,也可以直接下单购买,支持村里的产业发展。

  “以前扎扫把是为了家用,现在这可是我过上幸福生活的宝贝。一天能做40把扫把,一把净赚4元,我一个月有将近5000元的收入。”村民塔耶尔江·萨依提说,自己扎扫把已经有10个年头了,以前要自己找销路,现在村里的“瓦日斯”扫把名声打响了,很多客户慕名而来成批订购。如今,扎扫把已经成为该村主导产业,手工扫把合作社年产100万把,带动266户家庭就业,年营业额1000万元,户均年增收3000元,小小扫把“扎”出了阿亚格曼干村群众的小康新生活。

  阿亚格曼干村鼓励有条件的群众发展二三产业,全村居民开办汽车修理部、小洗车场、小饭馆、小卖部、小摊点等“十小商铺”318个,既带动群众就业又增加收入。“11年前,我的照相馆只有10个平方,设备也很简陋,现在我在村里开了两个店,面积扩大了很多,卖的商品种类也比较丰富。”村民麦麦提吐尔逊·吾拉依木自豪地说:“靠这个店我供两个孩子上完了大学。”

  阿亚格曼干村良好的发展势头,不仅吸引村民回来经商,也吸引了一些在外地颇有成就的人才返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热土。一直在外从事乐器制作的村民艾合麦提江·努尔回村开办了艺思勒乐器制作中心,带动15名村民就业。“看到村里的发展势头这么好,我就决定回乡创业,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梦想,更是我对家乡的一份责任,我也愿意用自己的技艺,给家乡的特色产业助一份力。”艾合麦提江·努尔说道。

  阿亚格曼干村立足乡村资源禀赋,积极发展扫把产业、设施农业、红色旅游、畜禽养殖、特色林果业等特色产业。为延伸产业链,该村还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先后引进企业开办了面粉厂、水厂、药茶厂,推动现代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

  如今,阿亚格曼干村早已褪去旧日的贫困底色,化作一方安居乐业的热土。人人都就业、家家有钱挣、户户勤致富,勤劳的汗水浇灌出幸福之花,奋斗的足迹铺就了振兴之路。这里不仅书写着乡村发展的生动答卷,更传递着新时代的蓬勃力量,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记者 侯剑)

【编辑:宋欣】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