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39家中小企业获评“创新型中小企业” 创新驱动赋能产业强市
4月27日,记者从哈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近日,自治区工信厅公布2025年度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和2022年度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复核名单,哈密市39家创新能力卓越、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小企业荣耀上榜。这是哈密市深入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当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部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多家企业凭借创新技术脱颖而出。哈密吉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公司在粉煤资源高效转化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成功研制出“高密实度复合型化工煤”,为新疆亿吨级富油粉煤资源开发开辟了全新路径。
目前,该成果已完成中试验证,并获得多家投资机构青睐,公司通过技术入股方式引入战略资本,正式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据悉,其“年产30万吨富油粉煤制高热值化工煤”项目占地近30亩,生产厂房面积约1万平方米,即将投产。
“我们利用煤化工企业无法入炉的富油粉煤,通过创新工艺及装备,将目前作为动力煤出售的富油粉煤加工成服务化工领域的造气型煤,为新疆新增超过6000大卡的高热值煤炭新品种,彻底解决富油粉煤易扬尘易自燃的现象,是服务化工行业的优质产品。”哈密吉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樊方方介绍道。
该公司研发团队历经五年攻关,研发出“低温催化聚合-梯级压塑成型”集成技术,成功实现三大技术跨越。通过复合增效工艺,将富油粉煤热值提高至6500大卡以上,达到炼焦精煤级别;成型煤体抗压强度达12兆帕,比重增至每立方厘米1.35克,较普通型煤提升近1倍;产品具备防水抗冻特性,可耐受300公里长途运输而不碎裂。樊方方还表示,现阶段公司通过技术入股引进外部资本,正在对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已申请专利10项,即将备案企业标准2项。
无独有偶,华电哈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同样凭借自主创新取得显著成效。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活化液配方再生工艺”与多级自动化生产线,成功突破废旧脱硝催化剂再生技术瓶颈,实现产品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双提升,为火电、化工行业环保改造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公司采用专利活化液配方再生工艺,借助离子重组与晶格重构技术,使再生催化剂在脱硝反应中的氨逃逸率显著降低,化学寿命提升至24000小时,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30%,抗硫中毒性能显著增强。经第三方检测,再生催化剂活性恢复率达98.6%,二氧化硫转化率稳定控制在0.8%以下。
“我们通过收储的催化剂发现,整个新疆区域废旧催化剂含灰量较大,对生产、自动化生产线造成较大困扰。我们通过对生产工具进行改造,优化整个生产工艺,增加特殊的破片除灰工艺,起到节水节电效果,并提高了产品质量。”华电哈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穆世泉介绍道。
目前,该公司累计投资建成了集智能分选系统、高压脉冲除灰系统、定向活化反应釜、砷铊协同处理装置等为一体的新疆首条多级自动化再生生产线,年处理量1万立方米。再生成本较新品降低60%,客户综合使用成本下降45%,单条生产线年减少危废填埋量3.2万吨,年节水18万吨。
穆世泉还透露,由于近年来废旧催化剂市场含砷含铊量较高,公司去年加大了科技研发力度,目前除砷除铊工艺已进入实验室中试阶段,预计六、七月份可进行大批量生产,届时生产成本将降低10%左右。
如今,公司已形成“研发 - 再生 - 检测 - 服务”的循环经济模式,带动区域形成废旧催化剂回收网络,服务半径覆盖西北地区。其再生催化剂已在新疆20余个项目成功应用,助力客户实现超低排放改造。穆世泉表示,今年公司已收储废旧催化剂接近7000立方米,达到去年的70%。项目采用的特殊活化液配方再生工艺制作催化剂,极大提高了脱硝反应时的稳定性及化学寿命。公司建成的国内领先多级自动化再生生产线,是新疆第一条,实现了催化剂生产的产业化,产品具备较强竞争力。
截至目前,哈密市创新型中小企业总数已达76家,这些企业广泛涉及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正以创新为引擎,为哈密市产业强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田玉 郭子毅 杨宏建 王建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