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森林消防支队多维度提升基础体能训练质效
为进一步强化指战员体能素质,确保队伍随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近日,巴州森林消防支队立足实战需求,以创新思维破解传统体能训练瓶颈,让体能训练玩出“新高度”,推动基础训练提质增效。
靶向施策扭转训练思维
对标改革定位新需求,从平时体能向战时体能转变。新形势下,随着救援任务愈加复杂多样、战场空间变得多维立体“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这就对体能训练的实战性、实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支队树立明确导向:基础体能训练要把基点从“平时”调整到“战时”上,从“操场”调整到“救援现场”上,要按层次划分“耐力型”“力量型”“协调型”三类训练小组,并根据人员素质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器械训练较薄弱者由骨干一对一指导,紧盯帮带;身体耐力不足者通过晨跑、夜跑强化机能;跑步爆发力欠缺者通过复合动作训练,逐步增强训练实战性。
趣味竞技点燃训练热情
为打破传统训练的枯燥性,支队将趣味性、竞技性融入日常训练。训练场融入音乐激励、红蓝对抗等元素,灵活组织开展举哑铃、甩大绳、仰卧卷腹等小组对抗赛,落后方需完成趣味体能惩罚,让指战员在“汗水中缓解压力,游戏中锤炼素质”,共同激发团队斗志。并结合训练资源短缺、训练场地不足的实际,创新开展练足时间、用好场地的“饱和训练法”,进一步盘活训练资源,激发训练活力,有效提升训练质效。
考核评优激发内生动力
支队以考核促训练、以数据验成效,推行“周测试、月评比”制度,围绕5000米跑、单双杠等课目开展阶段性考核,并将成绩纳入个人训练档案,生成“训练成绩曲线图”直观展现进步轨迹。将连续达标者刊登上龙虎榜,全支队进行公示,进步显著者颁发“体能突破奖”,形成“尖子领跑、后进追赶”的良性循环。
体能训练并非一朝一夕,需要的是持之以恒,新式的体能训练虽然增加了训练的难度,却是救援战场制胜的必备,需要指战员们在训练场上贴近实战的训练,才能圆满完成各类救援任务。(罗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