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自家人”乔能巴特:平安社区的暖心守护者
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昭苏县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里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有一群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和人民的公安民警。在昭苏县那条充满烟火气的老街上,居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有事儿找小乔!” 这话里的小乔,就是老街警务室民警乔能巴特。在居民心里,他不仅是守护平安的警察,更是能唠家常、解难题的 “自家人” ,这一身份的背后,藏着他多年扎根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暖心故事。

乔能巴特初到老街警务室时,就给自己定下了 “铁规矩”:每天必须抽出大半时间走街串巷。老街的石板路、老汽车站、苏碧怡巴扎、各家店铺的门槛,都被他的脚印反复丈量。清晨,他会出现在老街的批发市场上,帮着菜农老李撑帐篷,边忙活边打听最近有没有可疑人员出没;午后,他常在居民住宅片区“转悠”,听老人们下棋唠嗑的工夫把辖区家长里短里藏着的矛盾隐患摸清楚。时间久了,哪家老人腿脚不便,哪家孩子在外地打工,他心里都有本“活账本”。
商户张大哥店铺被盗,乔能巴特连续一周摸排走访,最终帮他找回了丢失的货物;居民古丽孜姐和楼下邻居热斯曼因房屋装修起争执,他顶着风雨当 “和事佬”,连续两天上门调解,经过一番耐心调解,他提出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让双方认识到了邻里和睦的重要性,最终握手言和。像这样的故事,在老街比比皆是。乔能巴特深知,只有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工作才能开展得顺风顺水。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成为了威胁群众财产安全的一大隐患。为了提升老街居民们辨别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与能力,他积极投身于反诈宣传工作中,枯燥的反诈知识编成了 “土味顺口溜”,用老街居民最熟悉的方言在巷子里吆喝:“陌生电话莫轻信,中奖退税是骗局;飞来好事要警惕,多留心眼防万一!” 遇上不识字的老人,他就从网络上下载反诈漫画播放给老人看。夏日的昭苏,阳光炽热,乔能巴特穿梭在老街的各个角落。他走进一家家商铺,热情地与店主们打招呼,随后便耐心地讲解了电信网络诈骗的种类、常用作案手段、特点以及识别防范技能等知识。他深知,对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老街居民而言,单纯地说教可能效果不佳,于是他总是结合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采取以案讲法、以案学法的方式,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电信诈骗的危害。“大家可千万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别想着能‘贪小便宜吃大亏’啊!” 乔能巴特在一家小餐馆里,对着正在用餐的食客们认真地说道。他讲述着一位老街居民因为轻信了网络上的投资信息,最终被骗走了多年积蓄的案例,引得在场的人们纷纷感叹,也让大家更加警惕起来。在宣传过程中,乔能巴特还细心地为居民们发放反诈宣传单,上面详细罗列了各种常见的诈骗手段以及应对方法。
除了日常的走访宣传,乔能巴特还积极探索更多新颖的反诈宣传形式。在一次辖区举办的音乐节活动现场,他灵机一动,利用这个人员聚集的好机会,将反诈故事编成脱口秀,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向台下的群众揭秘身边常见的诈骗套路,还时不时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问答。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学到了实用的反诈知识。居民海妮莎笑着说:“小乔警官这宣传方式好啊,我们听得开心,也记得牢,以后可不会轻易上骗子的当了!”

然而,反诈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乔能巴特得知老街有一位独居老人接到了自称是 “公检法” 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以老人涉嫌洗钱犯罪为由,要求老人将所有积蓄转到指定账户进行 “安全验证”。乔能巴特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他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中,一把夺过老人的手机,这才制止了老人的转账操作。随后,他耐心地向老人解释这是典型的电信诈骗手段,老人这才恍然大悟,拉着乔能巴特的手,感激地说道:“多亏了你啊,小乔警官,不然我这养老钱可就没了!”老街一家综合商店的老李差点被一伙冒充 “部队采购生活用品”的骗子骗走了货款。乔能巴特接到电话后,立刻赶到店里帮其识破了骗局。后来,老李逢人就说:“要不是小乔,我这店都得赔进去!现在有他在,我们做生意心里踏实!”
在乔能巴特的努力下,老街的反诈防线越筑越牢,邻里关系也越发和睦。这位老街 “自家人”,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守护着老街的烟火气,也守护着群众最朴素的信任与期待。(刘敏 任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