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张红波:扎根边疆十三载 匠心织就“心”篇章
全国劳动模范、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张红波,以十三载如一日的扎根奉献,积极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创建,深化班组建设与创新工作室发展,用匠心与初心,织就企业腾飞与职工幸福的崭新篇章。
员工是推动企业进步的根本力量。张红波始终注重员工的自身发展,积极为员工成长成才创造条件,画好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员工个人成长的同心圆。他以班组建设为抓手,搭平台、给资源、建机制,帮助员工提升技能,探索出了一套具有心连心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前后组织了4期技师培训班,目前,已有120余人取得证书,有8人还荣获了“新疆工匠”等称号。
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员工李正亮满怀感激地说:“公司组织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至今仍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份成长机会,让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积极转变。”
张红波介绍道:“我们通过持续多年的班组建设平台,培养出一大批的基层管理干部和技能型的人才,有力支撑了公司的快速发展。”
创新驱动赋能,企业才能大踏步前进。在公司,张红波努力营造能干事、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围,积极推进“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开展星级班组评定,不断提升基层班组的管理水平,激励全员不断提升技能和素质,持续夯实企业发展根基。2022年,根据新疆气候特征和从市场上了解到的农户种植痛点,张红波和公司郑继亮创新工作室研发团队一同进行了技术攻关。经过深入研究,他们研究的“棉花肥料养分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课题在推广过程中得到了广大农户的充分认可,还拿到了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总农艺师郑继亮回忆项目攻关时说道:“他不仅定期跟进实验进展,更主动协调各方资源为我们排忧解难。在他的鼎力支持下,项目最终取得突破性成果,整个团队都倍感振奋。”
谈及未来规划,张红波表示:“我们将以创新工作室为孵化基地,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这个平台,培育出既能钻研技术原理,又精通实操技能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在张红波的推动下,公司员工也充分享受到了企业发展的红利。食堂窗口贴着满意度调查二维码,生活委员会每月收集员工意见。2023年,员工平均月工资破万,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等福利保障也得到了稳步提升。现在,公司员工每年有4次带薪探亲假,每次还能领1000元到3000元不等的路费补贴,这让员工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员工张美君分享道:“以前过年回家舍不得买卧铺票和飞机票,现在公司直接报销,回家又快又舒心,这份福利很贴心、很实在。”
玛纳斯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刘军这样评价:“张红波同志堪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连心桥’,他倡导的‘家文化’理念,让企业与员工建立起亲人般的情感纽带,这种和谐共赢的劳动关系令人赞叹。”
从2020年到现在,公司劳动合同签订率100%,人员流失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成为新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标杆企业。在张红波的助推下,企业获得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状”、自治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最佳实践单位”“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全国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他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先进个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2年度“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等荣誉。
张红波坚定地说:“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全心全意为了职工,这句话不是口号,而是我们扛在肩上的责任。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让每位员工都能共享发展成果,日子越过越甜。”(朱文斌 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