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士到医生:95岁老兵熊志君的家国情怀
在伊宁县阿乌利亚乡农垦社区,95岁的熊志君是居民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位抗美援朝老兵,用六十余载医者仁心,书写着“退役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动人篇章。
1930年,熊志君出生于四川徐林的农家。1949年,19岁的他怀着保家卫国的壮志投身军旅,在战火纷飞中淬炼出钢铁般的意志。1950年,作为志愿军战士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凭借英勇无畏的表现荣立三等功。五年的戎马生涯,不仅铸就了他“能打仗、打胜仗”的军人本色,更让“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深植心间。

1957年,熊志君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新疆建设兵团七十二团,后调任伊宁县青年农场卫生院院长。面对当地医疗资源匮乏的困境,他白天背着药箱走村串户,为农牧民问诊送药;夜晚挑灯苦读医学典籍,钻研医术。他将先进医疗技术与当地实际结合,成功攻克众多疑难病症。
一个寒冬深夜,牧民努尔兰·托乎提别克突发急性胃痉挛,凌晨两点叩响熊志君家门。老人不畏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及时救治患者。这样的暖心故事,在他的行医生涯中比比皆是。“熊医生看病,既看得好又不摆架子!”当地村民努尔兰·托乎提别克至今仍记得,无论酷暑寒冬,总能见到他背着药箱穿行在田间地头的身影。
退休后的熊志君,本可安享天伦之乐,却选择开办诊所,继续守护群众健康。诊室里,泛黄的军装与崭新的听诊器相互映衬,无声诉说着他军人与医者的双重身份。“看病先看人,没钱也要治!”他用行动践行着这句朴实的诺言,近二十年来累计为困难群众减免医药费40万元。
如今已是鲐背之年的熊志君,依旧保持着军人的自律与担当:每日坚持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定期为社区党员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钱是身外之物,能帮人一把是福气!”老人的话语朴素却掷地有声。在他的影响下,儿孙辈中有3人追随他的脚步,投身医疗行业,延续这份大爱。
“熊老身上,既有军人的硬朗,更有医者的仁厚。”阿乌利亚乡农垦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志彬感慨道,“他不仅是我们开展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更是一面指引我们前行的精神旗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熊志君用一生践行的初心使命,激励着更多党员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记者 再努拉·阿布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