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铁门关红石榴博物馆:小物件串起红色记忆与民族团结动人故事
在新疆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红石榴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展陈方式,正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新地标。这座以日常生活物件为主题的博物馆,用一个个看似普通的老物件,串联起红色记忆与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

走进500多平方米的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上百件搪瓷缸。这些缸体斑驳的日常用品上,“民族团结”“为人民服务”等字样依然清晰可见,在民族乐器展区,热瓦普、冬不拉、马头琴等各民族乐器静静陈列。
“这些展品把红色历史和各民族文化融合得非常好。”游客阿依古丽·列提普表示,“我感受到了当时各民族的生活环境和故事,这种展示方式让人印象深刻。”
据了解,红石榴博物馆作为集收藏、研究、展示、宣传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分设“红色搪瓷艺术陈列展”和“民族乐器展”两大专题。博物馆采用仓储式展览形式,展出展品1500余件,生动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
“我们馆展出的1137件搪瓷制品特别受年轻人喜爱,因为它们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红石榴博物馆讲解员叶怡介绍。
红石榴博物馆负责人苗世龙说:“我们通过收藏各年代的搪瓷制品和各民族乐器,展现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和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

自今年4月11日开馆以来,红石榴博物馆已接待36批次、1300余名参观者,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阵地。面对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博物馆正筹划进行数字化升级,让这些老物件“活”起来。
“我们计划运用数字化交流和多媒体技术,让观众能更直观地感受搪瓷的制作工艺、民族乐器的特色。”苗世龙说,“通过技术手段,我们能更好地展现馆藏文化底蕴,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提升博物馆的整体水平。”
这座以“红石榴”命名的博物馆,正如它的名字一样,用一件件饱含历史记忆的老物件,讲述着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职工群众心中生根发芽。(王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