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首片太空芦竹种植实验田落户伊宁县 航天育种成果开启区域发展新篇
近日,记者走进伊宁县巴依托海镇其格勒克麻扎村,一片忙碌的种植现场映入眼帘 —— 这里正是北疆首片太空芦竹种植实验田所在地,标志着航天育种成果太空芦竹正式在伊宁县开启种植探索之旅。

太空芦竹由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借助神舟十号飞船搭载试验,经空间诱变、地面选育培育而成,是植物界当之无愧的“全能选手”,兼具高产、耐贫瘠、工业性能突出等显著优势。
作为高产作物,太空芦竹株型高大,种植第二年即可长至4-6米,一次种植可连续收割超10年。第3年进入旺产期,亩产不低于10吨,每年可收割1-2次,旺产期长达8-10年。在饲料领域,其生长初期粗蛋白含量达15%-23%、粗纤维含量达23%-33%,经发酵后粗蛋白含量更可提升至30%,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饲料新方案。
太空芦竹的环境适应能力堪称一绝,耐旱耐涝,无论是干旱荒漠边缘,还是雨水丰沛的河滩湿地均可扎根生长。它对土壤要求极低,能在冬季最低温-20℃以上的沼泽地、盐碱地、矿尾废弃地等恶劣环境中顽强存活。凭借发达的根系,它不仅能深入土壤,还能改善土壤物理特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助力生态修复。此外,其甲种纤维素含量高达58%,是制造人造纤维的优质原料,目前已与新疆中泰集团开展纺织行业应用试验。值得一提的是,太空芦竹固碳能力极强,旺产期每亩每个生长季理论上可固定16吨二氧化碳;单株分蘖可达105个,生长期长达15年,一年生成熟期株高可达6.5米。
“太空芦竹作为航天育种的‘明星产物’,为北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突破性机遇。”伊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姚建龙介绍,其广泛的环境适应性有助于改善区域生态、提升土壤质量;在产业层面,无论是作为饲料推动畜牧业发展,还是充当工业原料延伸产业链,都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此次实验田种植旨在摸清其在北疆的生长规律,后续将逐步扩大种植规模,推动航天科技成果在伊宁县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片承载着科研期待与发展愿景的太空芦竹种植实验田,未来有望在北疆广袤土地上“开枝散叶”,在生态、农业、工业等领域释放巨大价值,为北疆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热依汗古丽·塔衣尔江 通讯员 买苏提·买买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