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2025年新疆·拜城“乌孙古道与丝路文明”溯源之旅实践活动在拜城县开幕

2025年新疆·拜城“乌孙古道与丝路文明”溯源之旅实践活动在拜城县开幕

2025-05-22 15:49:13 来源:中新网新疆

  5月20日,2025年新疆·拜城“乌孙古道与丝路文明”溯源之旅实践活动在拜城县隆重开幕,自治区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张洁出席活动并宣布活动开幕,阿克苏地区人大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瞿红艳,县委书记霍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黄维忠出席并致辞。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胥小荣主持。

  开幕式上,瞿红艳代表地委、行署,向此次实践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阿克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乌孙古道,是见证千年文明交融的历史走廊,横贯天山南北的咽喉要道,是古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纽带。它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通道,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交融共生的历史见证。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大力推进文物保护工程,系统梳理古道沿线遗迹,联合科研机构开展考古调查,积极探索“文物+旅游”模式。通过打造徒步路线、建设文化展厅,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此次活动汇聚国内外顶尖学者,聚焦乌孙古道的军事、交通、文化价值,必将为古道的研究与保护注入新思路,也将为阿克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霍军代表县四套班子和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欢迎。他说,近年来,拜城县委、政府纵深推进“文化润疆”工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石泉湿美”特色资源,持续挖掘克孜尔千佛洞、刘平国刻石、乌孙古道等在内的文化资源,精心谋划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文旅项目,走出了一条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壮大县域经济的好路子。此次活动,不仅是对拜城历史文化又一次重大挖掘,也是推进“文化润疆”工作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我们期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挖掘龟兹文化研究、生态旅游规划、红色资源挖掘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霍军还诚邀各界朋友多到拜城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拜城“一步一画卷、一景一千年”的独特魅力,期待与大家携手,共同将拜城打造成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明珠、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黄维忠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向此次实践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全长130公里的乌孙古道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文化通道。此次来到拜城,正是因为这里是绿洲丝绸之路北道的核心区域——刘平国刻石、克孜尔石窟、赛开塔木遗址、沙依塔木烽火台、图尔塔木佛寺遗址等,乌孙古道像一根金线,将这些散落的文明珍珠串联成璀璨的项链。这里的每一片草原、每一条河流,都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鲜活注脚。

  拜城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全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189处,其中国保单位4处、区保单位14处,自2024年5月拜城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新发现遗址76处,作为阿克苏地区文物大县,拜城县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人文精神,古代联通南北疆的夏特古道、乌孙古道在此交汇,此次“乌孙古道与丝路文明”溯源之旅实践活动既是对乌孙古道文化遗产的致敬,也是对创新实践的探索。

  活动期间,专家学者们将围绕《< 新唐书龟兹传> 史源考证》《南北朝时期龟兹与丝路交通 —— 从梁元帝 < 职贡图 > 中的 “龟兹国使” 说起》《西域梵相:龟兹石窟群中的文明与互鉴》等诸多主题深入展开研讨,碰撞思想火花,挖掘乌孙古道与丝路文明的深厚内涵。并前往黑英山乡赛开塔木遗址、黑英山乡沙依塔木烽火台、黑英山乡刘平国刻石及乌孙古道南口遗址、克孜尔游客服务中心、克孜尔石窟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历史遗迹的魅力。

  阿克苏地区文旅局三级调研员楚国强,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李庆明,县人大党组书记汤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文物学会等疆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活动。(阿卜杜艾则孜·图尔荪 高娇娇)

【编辑:张家伟】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