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巴克图口岸通关能级跃升 边民互市书写丝路共赢新篇章

巴克图口岸通关能级跃升 边民互市书写丝路共赢新篇章

2025-05-22 16:54:10 来源:中新网新疆

  中新网新疆新闻5月22日电(李轩)作为欧洲经贸往来的“黄金通道”,巴克图口岸正以基础设施“硬联通”、政策创新“软衔接”和营商环境“优体验”三维发力,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升级。2025年1-4月,该口岸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进出口货运量22.9万吨,同比增长2.5%;进口量猛增71.4%,进出境运输工具突破2.1万辆次,增幅达77.1%。这一强劲增长背后,是通关能级跃升与边民互市创新的双重赋能。

  通关效率跨越式升级 智慧口岸释放新活力

  自2023年5月启动通关能力提升工程以来,巴克图口岸硬件设施实现历史性突破。总投资1.8亿元的一期工程已建成智能查验场地、边民互市服务中心等13个单体建筑,新增8条出入境车道和自动化货检扫描系统,货车查验时间缩短50%。

5月20日,巴克图口岸附近的边贸企业库区停放着即将通关的各类车辆。邹懿 摄
5月20日,巴克图口岸附近的边贸企业库区停放着即将通关的各类车辆。邹懿 摄

  2024年10月,总投资2.4亿元的二期工程全面开工,通过拓宽主干道至八车道、引入“预约通关”系统,实现货车“远程申报、智能调度、即到即验”,预计2025年10月全面竣工后,口岸年通关能力将从50万吨跃升至300万吨,整体通关效率提升一倍。

5月20日,外国车辆和司机准备通过巴克图口岸。邹懿 摄
5月20日,外国车辆和司机准备通过巴克图口岸。邹懿 摄

  “过去货车排队常堵成‘长龙’,现在八车道分流设计让通关时间大幅缩短。” 塔城海关监管科副科长王璇介绍,目前口岸已实行“7天12小时”通关机制,配合“云签发”“预约通关”等便利化措施,果蔬、肉类等农副产品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商品车验放速度提高50%。在智慧通行系统加持下,满载油桃的货车5秒内即可完成自动识别、抬杆放行,实现“无感知”高效通行。

  边民互市创新突破 从“通道经济”到“产业经济”

  巴克图口岸作为新疆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发展试点和落地加工试点,通过“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成功推动传统“通道经济”(以过境贸易为主)向“口岸经济”(以本地加工和产业集聚为核心)升级,成为沿边开放与兴边富民的典范。

  自2022年完成全疆首单“整进整出”测试以来,边民通过手机APP即可完成大宗商品采购申报,合作社统一对接加工企业,每吨运输成本降低200-400元。

  据乌鲁木齐海关统计,2025年1至4月塔城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交易量6.4万吨,同比增长52.3%,货值3亿元,同比增长64.4%。量值均居新疆7个边民互市首位。

  塔城海关查检三科副科长冯金介绍道,截至目前,塔城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累计备案落地加工企业12家,边民7500余人,合作社25家,商品交易范围涵盖周边5个国家37个品种,形成了具有“塔城特色”的粮油、干果落地加工产业体系。

  下一步,塔城海关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边民互市“扩围、增量、提质、规范”系列工作,支持增加进口商品种类,大力发展“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推动边民互市贸易高质量发展。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丝路商贸再添动能

  依托全国首个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塔城海关推出“免到场查验”“委托申报”等创新举措,有效降低货物通关时间,简化已备案员工验讫章加盖频次政策延长护照使用期限,进一步降低换证成本,并持续做优旅客通关“全流程”引导服务,平均通关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现在每月只需盖两个章,护照使用期限延长了!”常年跨境运输的驾驶员李成笑着说。

  随着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速,巴克图口岸同步推进“智慧互市+跨境旅游”融合。丝路文化商品城汇聚18国特色商品;跨境自驾游恢复后,“贸易+旅游”模式进一步激活人流、物流。下一步,巴克图口岸将探索“边民互市+电商”“边民互市+金融”等新模式,推动边民互市向规模化、便利化升级。

  历史积淀焕新机 兴边富民谱新篇

  从1764年民间易货到1851年正式通商,从1995年对第三国开放到2019年建成中哈边民互市贸易区,巴克图口岸始终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如今,这里向东连接国内大市场,向西辐射哈萨克斯坦8个州及中亚5国,已成为“一带一路”亚欧黄金通道的战略支点。

  “口岸活,互市才活。” 新疆塔城巴克图口岸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倪振兴表示,未来将深化“政策创新+产业升级+金融赋能”模式,让边民互市红利惠及更多群众,为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提供“塔城样本”。

  站在新起点,巴克图口岸正以“智慧口岸”建设为引擎,加速书写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共赢篇章。

【编辑:袁晶】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