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吉·图尔荪:从木工学徒成为乡村振兴领路人
向榜样学习丨吾吉·图尔荪:从木工学徒成为乡村振兴领路人
——记2025年喀什地区劳动模范吾吉·图尔荪
近日,在英吉沙县萨罕镇小微产业园的穆巴热科木器加工专业合作社里,数控开料机发出阵阵嗡鸣,吾吉·图尔荪手持卷尺,正一丝不苟地丈量刚下线的衣柜板材。这位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从骑着自行车四处学艺的木工学徒,成长为带动93人就业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用25年的时光,书写了一段从“木尺”到“产业链”的逆袭故事。

2000年,年仅20岁的吾吉,每日都会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家与英吉沙县城之间,前往师傅处学习手艺。在制作小铁皮箱的过程中,铁锤击打铁皮时飞溅的火花,常常落在他的袖口,可他全然不顾,只是全神贯注地观察师傅如何让铁皮与木板完美贴合。
“那时,家人变卖羊群供我学艺,我把‘学好手艺’四个字刻在了自行车把手上。”吾吉摩挲着掌心的老茧,笑着说道。为了突破技术瓶颈,他攒了半年的学费,前往喀什学习刷漆工艺。在师傅的作坊里,他跪在地上,用碎布一遍又一遍地擦拭样板,指甲缝里都渗着漆色。“别人刷3遍漆,我刷5遍,就为了让木纹里的光泽能照见人影。”正是这份执着与较真,让他后来制作的衣柜漆面,能保持10年不褪色。
2015年,穆巴热科木器加工专业合作社成立初期,15名徒弟挤在厂房里,整整一年都没有盈利。“最艰难的时候,我连给工人发工资的钱都要去借,妻子甚至把陪嫁的金耳环都当了。”回忆起那段日子,吾吉的声音变得低沉。在关门前夜,他在账本上记下最后一笔债务。然而,转折发生在次日清晨,一位老人带着自家烤的馕前来敲门,说道:“吾吉师傅,我儿子在您这儿挣了4000元,现在能给孙子买奶粉了!”看着老人眼中满是期许,吾吉转身撕碎了关门通知:“那一刻我才明白,我的木工刨子削的不仅是木板,更是15个家庭的希望。”
为了打开市场,吾吉带着样品跑遍了喀什的家具店,甚至在夜市支起了“移动展厅”。有一次,客户嫌价格高,他当场拆解家具部件,说道:“您看这榫卯结构,我们多花了2个小时打磨,但能用20年。”凭借这份实在,他成功拿下了第一个万元订单。2023年,合作社入驻小微产业园时,他特意在厂房门口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每个零件都要经得起敲打”。如今,智能生产线取代了传统锯子,合作社推出的新中式家具通过电商卖到了乌鲁木齐。员工艾力·买买提还记得第一次操作数控设备时的紧张:“吾吉师傅站在旁边说‘别怕,学会这个,你就是新时代的木匠’。”
在车间角落的荣誉墙下,员工古丽努尔正在给新人演示沙发缝纫。“我刚来的时候,连电熨斗都不会用,现在都能独立设计抱枕图案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吾吉的管理秘诀。新人入职先过“技术关”,通过考核当天就能拿到工资;老员工介绍同乡入职,他会悄悄给对方家里送米面。“看到他们带着技能和尊严回家,比我拿多少奖都开心。”吾吉说道。如今,合作社员工平均月薪 2500元,33名员工在这里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荣获“劳动模范”称号那天,吾吉正在给新员工上入职课。他举起那把用了 20年的木尺,说道:“这尺子量的不是木板,是良心。”对于年轻创业者,他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创业就像做榫卯,前期磨得越细,后期越稳固。”从铁皮箱到智能家具,从家庭作坊到产业园,吾吉用一把木尺丈量出了乡村振兴的新维度。当夕阳掠过厂房的玻璃幕墙,数控设备仍在有序运转,正如他常说的那句话:“木头会说话,只要你用心雕琢,每道纹路里都藏着希望。”(王晓翠 艾孜再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