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王蒙:阿克苏城乡日新月异
“1964年我第一次来阿克苏,61年过去了,阿克苏城乡日新月异。”5月20日,“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及其团队一行抵达阿克苏,开启一段重访故地、探寻阿克苏新发展新风貌的旅程。

在柯柯牙纪念馆,王蒙驻足凝视着记录荒漠变绿洲历程的珍贵资料,聆听三代人接力治沙的动人故事。他还乘坐电梯从高空俯瞰,当得知目之所及都是人工林时,不禁感慨:“新疆这样的风景不多!”在地区文博院(博物馆),他仔细端详承载着多元文化交融印记的陶器、文书等展品,兴致盎然地跳起龟兹乐舞;在阿克苏市依干其镇巴格其村,他漫步于白墙黛瓦的民居巷道,与热情的干部群众亲切交谈。
阿克苏市依干其镇副镇长王冲说:“王蒙先生和蔼可亲,他耐心和我们交流,还结合自身丰富阅历和独到见解,对乡村文旅融合提出了建议。从他的言语中,能深切感受到他对新疆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基层建设发展的殷切关怀。”
5月21日,在温宿县第七中学,高一学生李汶鸿提出“用一句话寄语当代青少年”时,王蒙坚定而幽默地说:“勇敢和学习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话音刚落,现场便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当天,该中学特意邀请王蒙举办文学创作主题讲座。讲座中,王蒙深情回溯与新疆的深厚渊源。他动情地说:“新疆多元共生的文化图景、雄浑壮阔的地理风貌、绵延千年的历史底蕴,以及各民族亲如一家的和谐氛围,都令我心驰神往。”为深入感受新疆人文风情,他潜心学习维吾尔语,沉醉于新疆音乐、舞蹈与诗歌的独特魅力。谈及美食,王蒙更是兴致勃勃:“走遍新疆各地,尝遍各式馕饼,唯有阿克苏的馕最好吃。”这份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深情,引发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
在文学创作主题分享环节,王蒙从语言艺术切入,展现深厚的文学功底。他说:“语言是文学的灵魂,更是人类认知世界、抒发情感的核心载体。”他以童年阅读《小学生模范作文选》时,“皎洁”一词带来的震撼为引,结合《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名著中的语言艺术,深入浅出地阐释文学对生命的升华作用:“文学不仅能放大生活中的美好,更能在精神层面延展生命的长度与宽度。”
互动问答环节,面对师生的踊跃提问,王蒙耐心解答,金句频出。针对“如何提升写作能力”,他给出实用建议:“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同学们要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记录点滴感动,培养表达欲与沟通力。”谈及文学兴趣培养,他着重强调古典诗词的独特价值:“诗词是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从诗词中品味文学之美,便是叩开文学大门的钥匙。”他还向学生推荐《论语》《闪闪的红星》等经典书目,并特别叮嘱要善用工具书,夯实语言基础。
“王蒙先生的讲座不仅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学盛宴,更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承与精神启迪,在我们师生心中播下了热爱文学、传承文化、团结奋进的种子。”温宿县第七中学教师刘芸芸说。
今年年初,王蒙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表达了计划重返阿克苏,探望1969年相识的玛依努尔老师的心愿,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此次王蒙来到阿克苏,除了探望老友玛依努尔,还将与当地作家、艺术家等文化界人士进行交流座谈,开展文物与社会生活的调研工作,分享其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与感悟,为推动地区文化繁荣建言献策。(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