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师“风车童话村”美了富了火了
木屋古朴,风车轻响,柳丝摇曳,渠水欢歌。在伽师县居仁镇吐格曼贝西村,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徐徐展开,曾经沉寂的村庄,如今借着乡村旅游的东风化身网红打卡地,村民们的生活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月20日,走进伽师县居仁镇吐格曼贝西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水风车和木屋,木屋保留传统建筑风格,既有古朴的韵味,又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沿着村道前行,造型各异的小风车随风转动,发出悦耳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村庄的百年故事。路两边的柳树郁郁葱葱,长长的柳枝随风摇曳,宛如绿色的丝带。而那一条条小渠道,流水潺潺,为整个村庄增添灵动的气息。
“以前村里连个像样的产业都没有,年轻人只能往外跑。”村民热依汗故丽·阿地力站在自家新梅园里,指尖划过累累果实,“现在工作队带着我们种景观林、发展经济林、建商业和文化旅游街,8亩新梅年收入翻了两番。木屋民宿,周末订房得提前一周!”她身后,红砖墙与雕花木门相映成趣,屋檐下红灯笼随风轻晃,将传统韵味与现代生活缝合成景。
沿着风车大道前行,七彩风车哗啦啦唱着歌,渠水在鹅卵石铺就的小径旁叮咚作响。四年级学生排孜丽娅·依力哈木抱着课本从“童话巷”跑过,马尾辫在风中划出欢快的弧线:“现在周末最开心!带城里小朋友在柳荫下跳皮筋,教他们用渠水打水漂,听他们夸咱们村像画里一样美。”孩子银铃般的笑声里,藏着乡村振兴最鲜活的注脚。
这番蜕变,源自驻村工作队的三把“金钥匙”:环境整治擦亮底色,文化挖掘注入灵魂,产业融合拓宽出路。“从零星游客到日均上百人打卡。”县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队长陈佳乐指着正在直播带货的返乡大学生说,“最让我们骄傲的是,村里的年轻人回来了。他们把新梅干、伽师瓜干、杏脯卖到了北上广,这才是真正的‘诗和远方’。”
当互联网流量遇上乡土情怀,伽师县正书写着新时代“山乡巨变”。如今,这个曾经的空巢村月均接待游客数千人,民宿、农家乐、采摘园串珠成链,每块石头、每株老树都有故事牌,游客悦听村庄百年往事。硬化村道旁,全域导览图、智能公厕、民俗文化墙次第铺展,让“打卡”变成深度文化游。
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在风车转动间化作村民鼓起的腰包和舒展的眉头。暮色四合时,炊烟从木屋烟囱袅袅升起,与天边晚霞连成一片——这,就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模样。(帕合奴尔·吐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