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非遗之美绽放时代新韵

非遗之美绽放时代新韵

2025-05-23 18:31:18 来源: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

  非遗之美绽放时代新韵

  ——地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十二

  库车民歌悠扬婉转,如潺潺溪流淌过心田;柯尔克孜族刺绣精美绝伦,一针一线诉说岁月故事;刀郎麦西热甫热情奔放,舞步与音乐交织点燃激情……这些深深扎根于阿克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的瑰宝。

  近年来,地区在非遗保护传承上持续发力,从培养新一代传承人,让传统技艺后继有人,到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表达,让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再到推动非遗产业发展,创造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一系列有力举措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以崭新姿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image

  注重传承

  今年3月,库车大馕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热西提·依米提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5岁的他已经打了47年馕,能制作50多个品种,培养出不少徒弟。

  “平日里,我一边忙着经营自家的馕店,一边忙着把打馕技术教授给更多徒弟,大家一起把‘馕产业’做大,擦亮库车这张非遗名片。”热西提·依米提说。

  目前,地区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6项,地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人,地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3人。为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地区坚持每年举办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培训班,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艺、交流活动,并选派优秀传承人赴自治区、援疆省市深造。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维吾尔族民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海力切木·铁木尔,长期活跃在民间艺术舞台,培养出500多名徒弟,很多徒弟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歌手。

  “我和徒弟们今年参加了新疆‘群众村晚’展演活动,表演了新创编的乐器联奏《党的关怀》。各地优秀的民间艺人参加展演活动,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海力切木·铁木尔说。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地区还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筹资建设了白水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并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抓手,组织开展非遗知识讲座、非遗展示进校园、非遗进乡村等系列活动。制作推出阿克苏好地方《非遗之美》系列短视频,借助媒体扩大传播力,吸引了更多人关注非遗、参与非遗传承。

image

  融合创新

  精美的服装、小巧的玩偶、带有民族特色的家居配饰……细密针脚穿梭于绚丽丝线间,将骏马奔腾、繁花盛放等图案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每一针都凝聚着柯尔克孜族群众的智慧结晶与深厚情感。

  近日,温宿县文化馆与该县第五中学联合开展“非遗润童心·传统共传承”活动,学生们围在展柜旁小心翼翼地触摸绣品,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四年级学生刘梓琦说:“原以为非遗很遥远,其实它就在身边,我以后要经常参加类似的非遗体验活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温宿县文化馆干部王朋志介绍,2008年,温宿县的柯尔克孜族刺绣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近年来通过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市场,推动了技艺传承和产业发展。

  地区积极探索非遗与科技、旅游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多彩非遗》阿克苏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歌舞晚会去年在浙江省温州市、杭州市和丽水市举办,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库车大馕城、沙雅县“印象沙雅”文旅街区非遗店面等一批特色民间文化保护区建设命名工作稳步推进,非遗特色旅游创建工作积极开展,让游客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还能近距离体验库车赛乃姆、帕拉孜纺织等非遗代表性项目。

  此外,地区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为非遗传承创新赋能,通过数字化建设,建立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档案、文创知识产权保护资料数字化平台,让更多人可以通过网络了解阿克苏的非遗。

  产业赋能

  柯坪县盖孜力克镇盖孜力克村村民艾尔肯·吾甫尔是柯坪维吾尔族库休克(木勺)制作技艺的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以合作社模式开发文旅产品,每年制作销售上千把木勺。“木勺不仅是日用品,更是文化符号,希望有更多年轻人传承这门手艺。”艾尔肯·吾甫尔说。

  近年来,地区积极引导具有开发前景的非遗代表性项目转化为地域品牌,从政策、用地、人才、资金、营销等方面予以扶持,培育了1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产业化聚集地。

  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乐器制造历史长达300余年,村内有三分之一以上农户参与手工乐器制作。2014年,该村成立嘉音手工乐器制作非遗工坊,10多年来,该工坊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颇具规模的乐器产业园。随着乐器产业带火加依村后,也链动着旅游、餐饮、林果、电商、物流等多业态兴起、多产业发展。工坊负责人阿卜杜拉·伊卜拉伊木说:“我们工坊一直致力于都塔尔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以乐器制作带动群众就业,目前共带动139人就业。”

  地区还深入挖掘特色旅游资源,致力于“非遗+品牌”建设,研发具有非遗内涵、体现地域特色、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创、旅游产品,打造了慕萨莱思、卡拉库尔胎羔皮帽等5个地域品牌,形成了集群效应。

  从技艺传承到创新表达,从文化展示到产业升级,地区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上积极探索与实践,为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未来,地区将继续坚持守正创新,让非遗之美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更加熠熠生辉。(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路 通讯员 孙治中)

【编辑:张家伟】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