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数字技术赋能新疆盐碱地治理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数字技术赋能新疆盐碱地治理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5-05-23 19:44:26 来源:中新网新疆

  在“一带一路”核心区新疆,一场由数字技术引领的绿色转型正在盐碱滩涂上展开。兵团第三师唐驿镇通过“AI赋能+生态修复+碳中和”的创新模式,将1462万亩盐碱地转化为具有生态价值的“金色碳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

1748000546976

  一、科技助力:AI破解盐碱地养殖难题

  4月19日,项目团队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唐驿镇当地养殖户开展合作。通过AI技术应用,实现了盐碱地水产养殖的智能化管理。项目运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学习”技术,部署物联网传感器构建监测网络,使水质达标率显著提升。通过动态知识图谱分析水质指标与病害特征,构建了“监测-预警-决策”系统,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1748000565688

  二、绿色发展:探索零碳养殖新模式

  新疆将水产养殖纳入碳汇交易体系,推动生态养殖发展。4月27日,项目团队与五家渠市鱼菜共生养殖基地合作,建设标准化“零碳鱼塘”示范单元。通过“鱼菜共生”系统,实现了养殖碳足迹降低,尾水循环利用减少了氮磷排放。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益,也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三、产业融合: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

  5月10日,唐驿镇“绿韵文兴”生态园的“渔光互补”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相结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尾水灌溉有机蔬菜,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盐碱地改良技术使土壤环境得到改善,实现了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1748000607327

  四、未来展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项目团队联合科研机构,计划建设“渔业生态数字孪生平台”,实现智能化监测。通过“青创矩阵”培养计划,吸引青年技术人才参与。预计到2026年,将形成多层次的发展格局,为全国盐碱地治理提供有益经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表示:“我国渔业生态服务功能能够为实现碳中和作出贡献。通过发展碳汇渔业,可以推动渔业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从戈壁荒滩到生态碳库,新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随着青年人才与科研力量的持续投入,这片土地正展现出科技赋能生态、生态促进发展的美好前景。(刘育玮、张瑞霞、张宏亮)

【编辑:程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