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从“戈壁荒滩”到“诗画之城”
中新网新疆新闻5月23日电(侯佳宜 李佳)这是一座由军垦战士用热血与汗水浇筑的城市。这里不仅有着明月出天山、大漠生胡杨的壮丽景观,更有着代代传承、历久弥坚的屯垦文明。
近年来,石河子市以文旅融合为画笔,在戈壁绿洲上勾勒出一幅“诗与远方”的壮美画卷。

石河子的美,是“城在绿云中,人住花丛里”的诗意栖居。近年来,师市投入48亿元实施“一环十带百园千景万绿”生态工程,新建改建小游园及口袋公园70余个,新增健身步道77.53公里,形成“绿廊田园环绕、公园花海点缀、绿道景观相连”的生态格局。辽疆公园的芝樱花海在春日里铺展成浪漫的紫色地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龙腾湖碧波荡漾,水鸟翩跹,成为城市的生态会客厅。
更令人惊叹的是S101公路的蜕变。这条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天山地理画廊”的景观大道,串联起百里丹霞、肯斯瓦特水库、鹿角湾草原等自然奇观。2024年,S101公路完成智能化改造,全年接待自驾游车辆超50万台次,成为新疆新晋“网红公路”。游客驾车穿行其间,仿佛在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中徜徉,红色丹霞与绿色草原相映成趣,天山雪峰与玛纳斯河波光共舞。

石河子的文旅基因里,流淌着永不褪色的红色血脉。作为一座由军人选址、设计、建设的军垦城市,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屯垦戍边的历史记忆。军垦博物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照片,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游客在参观中感受到军垦文化的独特魅力。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通过数字化升级,让历史“活”了起来——348件革命文物的三维数据在虚拟展厅中“重生”,游客扫码即可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47米长的屯垦戍边半景画运用声光电技术,重现军垦战士“拉犁垦荒”的震撼场景。2024年,博物馆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标杆。
来到石河子,怎能不品尝这里的美食?这里不仅是中国著名的蟠桃、西瓜、葡萄的产地,更有着各式各样的新疆美食,让人垂涎欲滴。烤全羊外焦里嫩,香气扑鼻;大盘鸡肉质鲜嫩,麻辣可口;手抓饭米粒饱满,香气四溢;羊肉串肥瘦相间,鲜嫩多汁;烤包子皮脆馅香,回味无穷。当然,还有远近闻名的石河子凉皮,作为兵团级非遗的石河子凉皮,以“薄、劲、滑、爽”的口感闻名,第三代传承人憨莉将这一传统小吃推向全国,日均销量超10万份。

近年来,石河子市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和产品。军垦文化冰雪旅游节、风筝文化展演、世界读书日知识游园会……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到了石河子的文化魅力,也进一步提升了石河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石河子市还积极打造了一批具有军垦特色的文旅项目。军垦第一连景区通过复原军垦时期的生产生活场景,让游客亲身体验到军垦战士的艰苦生活和奋斗精神;戈壁印象文化和旅游园则利用原八一棉纺厂的旧厂房、旧设备,打造出了具有工业风情的旅游胜地,让游客在沉浸式游览中了解兵团工业发展史。
从“戈壁荒滩”到“诗画之城”,石河子用七十年时间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迹。如今,这座城市正以“军垦红”为魂、“生态绿”为底,在“一带一路”上绽放异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