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湖:“瓜王”尤努斯·马木提让西瓜藤结出“团结果”
在博湖县博斯腾湖乡库代力克村,尤努斯·马木提的名字像西瓜藤一样扎根在乡亲们心里。这位被称为“西瓜大王”的维吾尔族汉子,用26年的坚守,在戈壁滩上种出了“甜蜜的产业”,更种出了比瓜瓤还红的民族团结之花。
尤努斯·马木提26年前跟随父亲来到博斯腾湖乡库代力克村。这个皮肤黝黑的维吾尔族汉子不会想到,日后这片被风卷起沙粒打在脸上的贫瘠土地,会因他手中的西瓜苗成为家乡闻名的“甜蜜产业带”。

2000年春天,博湖县农技站的塑料大棚在戈壁边缘支起时,老乡们隔着田埂质疑道:“这玩意儿能种出西瓜?”而喜欢接受新事物的尤努斯却把自己的50亩地犁得像棋盘,育苗时守在棚里三天三夜,温度计挂在藤蔓旁,凌晨三点还打着手电记录棚内的湿度。那年6月,当别家西瓜还裹着绒毛时,他的瓜已顶着晨露摆上了巴扎被抢购一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尤努斯牵头联合博湖县6户瓜农,成立了南山沙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尤努斯化身“田间导师”,免费为社员和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当村民遇到资金困难,他不仅主动提供贷款担保,甚至自掏腰包解燃眉之急。这些善举,都被大伙默默记在心里。
在尤努斯的带领下,大家拧成一股绳,乘着博湖县全域旅游发展的东风,将西瓜产业做大做强,逐步构建起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带着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只有大家都富起来,乡村振兴才能真正落地,咱们的家乡才能更有奔头!”尤努斯满怀憧憬地说。
如今,“南山沙”西瓜凭借优良品质声名远扬,从博湖的沙土地一路畅销到北京各大市场,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尤努斯哥,我的孩子病了,钱不够……”电话那头话音刚落,尤努斯便揣着银行卡准备往四川瓜商老陈家跑。尤努斯的妻子凯姆拜尔罕翻着一摞借条叹气:“去年光给村里的各族兄弟担保贷款就七八个人,自己的养老钱都垫进去不少。”道理他都懂,可当看到四川瓜商老陈生病的孩子时,这个硬汉还是连夜凑了五万块钱送到了老陈手里。
“大家都拿我当自己的哥哥,哪有大哥不管自家弟兄的,村里不管是哪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只要有困难,我觉得自己就有责任帮忙。”尤努斯·马木提坚定地说。
“看这座大棚!十年前还是土坯墙,现在全换成钢架了,如果当年没有党和政府的技术支持,现在的博斯腾湖乡还是一片沙地。”如今的尤努斯·马木提有了新身份——“草根宣讲员”。他的“流动讲堂”设在西瓜棚里,讲稿是沾着泥土的笔记本,上面画着西瓜嫁接的示意图,村民们认真的围坐在瓜棚里听他宣讲,阳光透过塑料棚照在他胸前的党徽上,闪闪发亮。
尤努斯的儿子阿迪力说:“我父亲常说自己这辈子只做了两件事,让沙土地长出过上甜蜜日子的西瓜,让乡亲们心里开出像西瓜瓤一样红的团结花。”这话里藏着戈壁滩的风沙,也藏着西瓜棚里亮晶晶的党徽光芒。(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