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大家谈: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根植孩子心灵深处
“爱我中华的种子”是培育青少年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抓手。哈密市各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根植孩子心灵深处,精心浇灌呵护,持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养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哈密市第十一中学党支部书记吴晓燕介绍,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通过设计开展多元的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今后,学校还将以实际行动落实这一教育理念,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教育的意义在于润物细无声。通过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哈密市第四小学四年级(5)班学生艾柯代·阿卜力克木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只有自己心中有爱、有认同,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哈密市第九中学党总支书记杨海表示,学校在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融入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例如,在语文课上学习描写祖国山河的诗歌,在历史课上讲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例如,讲述红军长征中与各民族群众团结互助的故事,让学生感悟民族团结的力量。
哈密市十二小学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学校组织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通过分享、讨论,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展览,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举办“校园文化节”,通过歌舞、手工艺品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交融之美。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不同民族同学的尊重与友爱,感到非常欣慰。”哈密市第十二小学校长巩艳惠说,这种教育不仅是对学生心灵的滋养,也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承与弘扬。(叶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