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湘疆学子“手拉手” 共续红色“半条被子”情

湘疆学子“手拉手” 共续红色“半条被子”情

2025-07-22 22:25:29 来源:中新网新疆

  ——托克逊青少年研学交流活动纪实

  为深化湘疆两地青少年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21日,百名新疆托克逊县师生走进“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湖南汝城,走进永兴县与永兴学子结对,在红色文化浸润与民俗体验中,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3c1e8e6a7f9303043c827b7ad66f5ea8

  当天,师生团队走进位于汝城县城西郊的濂溪书院。这座始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的古建筑,是为纪念北宋理学家周敦颐而建。书院内,青砖黛瓦、古树参天。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廉洁精神,感受湖湘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融碰撞。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在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纪念馆内,托克逊县第二中学学生们认真聆听讲解,眼眶湿润。大家通过一件件展陈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重温了1934年红军长征途中,3名女战士借宿沙洲村时,将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半条留给村民徐解秀的感人故事。

7d1ac2b5cbee20bff9ac70a240c7c77e

  托克逊县第二中学学生马世俊说:“这半条被子让我明白,军民鱼水情是革命胜利的根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传承这种精神,让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

  活动期间,两地学生开展“1+2”结对仪式:两名新疆学生与一名永兴一中学生组成“手足小组”,共同参与“石榴籽杯”篮球赛等活动。在结对联谊活动中,两校学生以《绽放》《歌声唱新疆》等民族舞蹈展现文化魅力,集体朗诵《山海共赴,同心向未来》抒发青春志向。学生代表互赠礼物,将友谊定格在一份份心意之中。随后,大家一起来到室内篮球场,开展了一场民族团结篮球友谊赛。最后,各族学生一起跳起了麦西来甫,场面温馨热闹。

f4eb2a8ef74d585138afaea451aa0d7c

  托克逊县第二中学教师马海玲说:“感谢盛情邀请!吐鲁番师生赴郴研学,在山水间我们领悟湘楚文化,于交流中缔结深厚情感。这份温暖我们铭记于心,也邀请永兴一中师生来托交流,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于祖国的大江南北。”

  当日,一场充满温情的湘疆学生结对活动在永兴温馨上演。来自永兴的学生们热情邀请新疆结对小伙伴来到家中,一起聊家常、共进晚餐,开启了一段跨越千里的真挚友谊。家长早早做好准备,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接远道而来的新疆小伙伴。当新疆学生踏入家门,双方热情地打招呼,尽管地域不同、生活习惯有差异,笑容与友善却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新疆学生李凡绍轩 、贾奥运走进结对伙伴马啸原家中,吃饱喝足后,三人像许久未见的老友般亲切交谈。永兴学生好奇询问新疆的风土人情,如新疆的特色节日、热闹的传统歌舞,还有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与壮丽的沙漠风光;新疆学生则对湖南的美食文化兴致勃勃,臭豆腐、口味虾等特色小吃让他们充满向往。你一言我一语,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

  永兴县第一中学学生家长肖利辉说:“这次活动组织得特别好,孩子们一起相处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包容与分享,也了解了新疆的故事,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们想亲眼去看看,我们也特别欢迎新疆同学到家里来,以后要保持联系,走一走亲戚,去新疆看一看家人、看一看风景。 ”

  托克逊县第二中学副校长闻杰雄说:“从课堂到家庭,从历史到生活,这种全方位的交流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半条被子”的故事,濂溪书院的文脉,百姓家的烟火气,共同编织成一幅民族团结的壮美画卷。正如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湘疆两地的青少年正以纯净之心、团结之志、感恩之情,携手走向更加紧密的未来,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树根般深扎大地、枝繁叶茂!(买尔孜娅古丽·阿不来提)

【编辑:程勇】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