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部落智慧乡村变形记
7月16日一早,沙尘悄然退去,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达里雅布依村在晨光中渐渐清晰。高考考生斯丽姆罕·买买提一骨碌爬起来,顾不上洗漱就拿过父亲买买提·阿吾拉的手机,查询自己的高考录取情况,显示未出结果。她下楼从母亲手里接过扫帚,轻轻扫去庭院里沉淀了一夜的黄沙。

这样现代化的生活对于18岁的斯丽姆罕来说,也仅仅过了6个年头。斯丽姆罕出生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达里雅布依老村——这里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沙漠部落”,村民世代以放牧为生,脱贫增收曾是困扰村子发展的最大难题。
2017年,政府投入资金建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还修通了从县城到安置点的90多公里沙漠公路。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深入,村民们分批从原来的笆子房搬进敞亮的新家。2019年,整村完成易地搬迁。
通电、通路、通水、通光缆、通电视,有学校、卫生室、文体活动室、休闲广场、超市、社区服务中心、文化长廊——在实现“五通七有”的新村,达里雅布依村彻底告别了不通公路、没有网络、无长明电,居民饮用河水、就医难、上学难的旧时光,结束了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了“一步千年”的跨越。在这些“千年跨越”中,最让达里雅布依村村民没想到的是新村也很快从3G时代步入了5G时代。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和田于田县分公司投入资金近百万元,加强通信网络设置建设,这六年,千兆网络已覆盖全村,新村慢慢变得智慧起来,村民们也开启了智慧生活。
斯丽姆罕家与另外3户村民同住一栋两层青灰色小楼,楼里还配套建了4间民宿,总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村委会借着高质量电信网络,线上线下同步推广民宿,引得游客纷纷预订。村民家中和民宿里的天翼高清IPTV内容丰富,从影视大片到地方戏曲应有尽有,可满足村民与游客多样的文化娱乐需求。

“以前在老村,通信基本靠吼。后来村里建起2G基站,那会儿全村只有两部手机,简直是‘稀罕物’。谁想托机主给外面的亲朋打个电话,会把家里最珍贵的果蔬送给人家当谢礼。”作为村里第一个考出新疆的大学生,娜迪热·牙森回忆起老村岁月,仍是唏嘘不已。
而现在,达里雅布依新村的网络信号始终满格。家家户户都有了智能手机,走在路上能随时打视频电话,开直播也从不卡顿,与亲友的“云团圆”随时都能实现。
这个暑假,读大四的娜迪热天天在自家的“金胡杨音乐农家乐”帮忙。往返达里雅布依老村的游客,大多会在这里歇脚用餐。她母亲阿瓦汗·买买提经常通过视频或对着镜头直播,分享达里雅布依村村民的生活日常。

阿瓦汗的抖音账号里,最火的是库麦其(“沙漠烤饼”)的制作视频:在沙地上烧旺木炭,等木炭燃尽,沙子也被烤得滚烫;这时把包了肉的面团擀成直径50厘米的圆饼,埋进热沙里。等沙子凉透,饼子也就熟了…… 这段视频让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今年“五一”假期游客高峰时,她一天要做50多个库麦其才够卖。
大女儿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小女儿又成了第一个考出新疆的大学生,农家乐红红火火,阿瓦汗家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如今的达里雅布依村村民早已不仅限于养羊、种植大芸、民宿分红、乡村旅游,收入来源变得更多元。
今年,斯丽姆罕的父亲买买提新购了辆出租车,在于田县城和达里雅布依村之间营运;这两年,她的母亲和许多村民新增了一项收入来源,就是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生态屏障合龙锁边育苗。
现在,村民看病也很方便,走进于田县医共体总院达里雅布依乡分院,窗明几净,过道敞亮,医疗器械摆放整齐,门口还停着一辆救护车。16日下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和田于田县分公司员工艾力·喀迪尔正在这里调试远程会诊系统,为将来的远程诊疗筑牢数字基础。

47岁的村民热木汗(化名)去年查出乳腺癌,通过转诊,在乌鲁木齐市做了手术和化疗。“以前在老村,路不通,到县里看病得靠畜力走几天。” 她说,如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覆盖全村,一个电话,签约家庭医生就会上门,村民看病再也不用犯愁。
与分院隔一条马路的达里雅布依乡中心小学,虽然学生已经放假,但智能安防监控仍在运转,守护着校园安全。
走进村委会,村务微信群成了宣传政策“明白群”、服务群众“好帮手”。越来越多乡亲办事不用出村,农村网络应用新业态、新模式正不断涌现。
眼下正值梭梭白粉病高发期,村农业技术员们正借助DeepSeek“农业专家”系统开展病虫害防治。
村边的克里雅河上,5G水文监测站实现了无人值守、自动测报。如今,高速畅通的宽带网络已在村里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等方方面面。
在从达里雅布依村回于田县城的路上,层层流沙掠过路面,远处的胡杨傲然挺立在起伏的沙丘间;近处,锁边工程种下的幼苗在沙丘边缘连成一道浅绿色屏障。这星星点点的绿色,见证着这个曾经深陷困境的“最后的沙漠部落”,在时代浪潮中从落后到文明的华丽蜕变,更象征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走访达里雅布依村时,村民提及最多的词语是“感谢”,感谢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好政策,感谢对口支援省市的无私援助,还感谢企业、爱心人士的帮助捐赠。沙漠部落的智慧变形记正是祖国大家庭温暖关怀的生动写照。(范琼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