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采摘同心果 共绘团结丰收景
近日,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传承团结薪火,共筑民族同心”民族团结进步实践团前往石河子镇沙依巴克村的孙教授桃杏示范基地,进行助农采收活动。
在指导老师阿克孜的带领下,民族团结进步实践团深入沙依巴克村,开展了一场为期13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与沙依巴克各族乡亲——村书记买力登、基地负责人王勇夫妇、各族采摘能手、村委工作人员——组成了一支共15人的“混编”队伍,在丰收的果园里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团结之歌。

助农摘果:汗水浇灌团结之根
七月的沙依巴克村,热浪裹挟着熟透的桃杏甜香,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9名师生踏入孙教授桃杏示范基地,该基地的油蟠桃、吊干杏喜获丰收,却因天气炎热、人手不足,面临巨大的采摘压力。阿克孜老师向成员们转述村民们的忧虑,实践团队决定帮助基地人员采摘桃杏。
在果园负责人王勇及其妻子的热情接待和系统讲解后,一场以“携手采摘同心果,共绘团结丰收景”为主题的助农劳动火热展开。团队成员学习当地的“承托式采摘法”后立即投身于忙碌的桃杏采摘。在成员们不断努力下,最终都能快速摘下完好的桃杏。
经过几天的携手采摘,树上的桃杏收获了不少。欢笑与丰收的喜悦充满整个基地。“这季果子长势好,就怕烂在树上。太感谢你们了!”看着一筐筐迅速装满的鲜果,负责人王勇由衷感谢每位劳动者。
专业助力:笔墨光影助力情谊升华
在阿克孜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积极运用专业所长宣传桃杏,助力售卖。每天上午十点,广电专业的队员架好机器进行一系列拍摄,帮助村民更顺利的售卖桃杏。
队员用反光板打亮要售卖的桃杏,并用镜头对准。成员们将刚采摘桃子的透亮的粉红果皮,清晰细密的绒毛展现出来。同事拍摄了相关视频:请果农用手托着桃子,请果园负责人王勇亲自介绍。另一边,果农艾合买提江也配合拍摄杏子宣传视频。艾合买提江竖起拇指,对镜头讲:“我们的杏子,脆里带点闷响,是离核杏子!保甜!”
此外,队员们还拍摄了桃杏基地的美丽风景和队伍采摘桃杏的过程。拍摄完毕后,精心处理宣传视频,将真实,温暖的采摘画面与桃杏的外观画面结合,制作成了温馨的助农宣传视频。团队运用所学积极帮助基地售卖桃杏。
同心筑梦:金果映照情谊长
实践团了解到,每到中秋节,基地负责人王勇及其妻子会带上自己晒好的杏干到沙依巴克村去,跟村中百姓共度佳节,村民也会纷纷把自家制作的烤包子,奶茶等等拿来招待王勇夫妇。临别时村民还把自家种的胡萝卜送到王勇手上,嘱咐他要送给基地里面辛苦的果农。这些并不贵重的礼物,却让我们看到了最平凡而又最温暖的人间真情。
除去基地与村民的深厚友谊,这十三天的朝夕相处,同甘共苦,实践团也与沙依巴克村的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临别之际,基地负责人王勇将饱含心意的鲜果赠予团队;阿卜杜热依木大叔反复叮嘱队员常回来看看。沙依巴克村党支部书记买力登紧握着实践团成员的手,肯定道:“这些娃娃们顶着大太阳来帮忙,实打实地出了力、流了汗!他们真心实意地和我们村民交朋友。阿克孜老师带着学生,让大家一起交流,彼此的心一下就贴近了。这次活动,确实暖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实践团团队负责人于敏思说:“这次实践,看着自己摘的一筐筐桃杏,有一种踏实的感觉,我做的事切切实实帮助到了大家。助农不是喊口号,团结也不是光说光讲,我们共同做的事才能体现真情。”(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传系 张宁 于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