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植保无人机助力棉花田间管理
眼下,正值棉花田间管理关键期,精河县各乡镇场的棉田上,植保无人机穿梭作业的身影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高效、精准的现代化植保方式,为全县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7月18日,记者来到八家户农场南戈壁,精河县精南玉璀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钧的1300亩棉田内,绿油油的棉株整齐排列,一架植保无人机在飞手的遥控下,沿着预设航线精准喷洒药剂。
“现在棉花处于花铃期,无人机植保主要是防治红蜘蛛、蓟马和蚜虫。每小时作业大约100亩地,完成这块地的喷施任务,预计需要13个小时。”罗钧说。
过去田间管理期间,罗钧采用拖拉机打药,容易造成棉铃受损,影响棉花产量。如今,植保无人机的定向精准施药模式,相比传统植保设备,具有精准、高效、安全等显著优势,能大幅提升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已成为他开展日常植保工作的首选。
罗钧表示:“植保全程用手机操作,能够一键作业、一键起降。而且无人机可以全天候打药,现在是盛夏时节,天气比较热,所以我们都是夜间作业。拖拉机就不方便夜间作业,相比之下,无人机植保的作业效率能提高很多。”
作为有着十余年种植经验的棉农,罗钧深切感受到农业科技的变革。“北斗导航的应用,实现无人驾驶,机械自行播种作业;水肥智能滴灌系统,省工省力;采棉机采收效率也非常高。科技不仅融入我们的生活中,还赋能了农业生产。”
今年精河县棉花种植面积110万亩,为确保棉花丰产,精河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无人机植保、水肥管理等关键技术应用。
精河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张晓虎说:“棉田现在都进入了盛花期,无人机作业主要就是病虫害的防治,同时也在进行打顶。目前,全县投入农业生产中的无人机在670台左右。”
近年来,精河县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等方式,大力推广机械播种、无人机植保、机械化采收等科技种植方式,推动农业向机械化、智能化方向稳步迈进。
张晓虎说:“现在各类作物种植基本使用上了现代农机、智慧农业。比如,精量播种机、北斗导航系统、无人机田管、水肥一体化、电子阀门控制应用、机械化采收等,这都是智慧农业的体现,也将进一步助力农业生产提效增收。”(马海玲 阿曼·景克斯 赛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