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暑期创新体验受青少年追捧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暑期创新体验受青少年追捧

2025-08-13 19:05:04 来源: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

  这个夏天,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凭借两款创新互动体验项目——“文物华容道”与复刻文物磁吸修复教具,成为青少年暑期文化研学打卡的热门之选。这两项融合了趣味与知识的体验活动,让千年文物“走”出展柜,以可触可感的方式讲述阿克苏历史故事。

image

  “文物华容道”是将传统益智游戏与地域文物元素深度结合的研学体验。地区文博院(博物馆)精选馆藏的驼钮常宜之印、绿釉三联陶瓶、黄花梨戥子、乾隆通宝钱币等20件代表性文物,将其纹样与造型浓缩于滑块设计中。青少年在移动滑块破解谜题时,不仅锻炼逻辑思维,更能在反复观察中熟悉文物的细节特征。在互动过程中讲解员会适时地讲述文物背后的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同时,丰富历史文化知识。

  拜城县的8岁少年唐子骞说:“原来通关的秘诀藏在文物的纹饰线条里,现在我闭着眼睛都能画出印章上骆驼的轮廓了。”

  复刻文物磁吸修复体验则让青少年变身“小小文物修复师”。博物馆选取单耳菱形格纹彩陶罐、唐代海兽葡萄纹铜镜、马首龙身鹰翅纹灰陶范等8件馆藏文物,按照模型设计、打印成型、二次固化、磁吸结构安装及表面装饰等步骤,按一定比例复刻出磁吸拼接模型。孩子们在拼接过程中,需对照文物图片调整角度、匹配纹样,亲身感受“文物修复工作”的严谨。

  “真实的文物修复肯定比这难一百倍!”参与体验的阿克苏市学生于浩杰说,“现在看到博物馆里的展品,我总会想它们背后藏着多少修复老师的心血。”

  这些创新体验正悄然改变着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当文物从玻璃展柜中“走出”,化作可触摸、可互动的文化载体,历史便不再是遥远的文字记载,而成为青少年手中可感知的文明密码。地区文博院(博物馆)副院长唐霞介绍,两项活动自7月中旬推出以来,日均接待青少年游客超300人次,为满足需求,博物馆延长了体验时间。(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路 通讯员报道)

【编辑:张家伟】
《中国新闻》·大美新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18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