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梅葡萄渐次饱满果园酝酿甜蜜邀约
近日,哈密市伊州区七角井镇七角井村村民种植的黄金西梅已褪去青涩,法兰西小西梅缀满枝丫,改良后的葡萄也饱满垂坠,再过10余天将成熟。七角井村村民时永峰种植西梅已有10余年,他每天都会去看西梅的长势情况,目前300余株黄金西梅已长至乒乓球大小,青黄色的果皮泛着蜡质光泽,糖度能飙到十六七度。时永峰说:“6亩地的黄金西梅今年预计产量200多公斤,法兰西西梅年亩产1吨左右,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不远处就是邻居朱溶毅家的种植园,2016年种下的首批法兰西西梅已进入盛产期,树枝被沉甸甸的果实压得微微弯曲,叶片间不时露出紫红油亮的果面。“去年 15 亩收了 11 吨,今年挂果更密”,朱溶毅喜滋滋地说道。他随手摘下一颗初熟的果实,糖霜般的果粉下,果肉已透着琥珀色的甜蜜。
葡萄架下同样生机盎然。经过品种改良的葡萄串褪去花穗痕迹,圆润的果粒正贪婪地吮吸着日均10小时的日照。作为七角井镇 “一村一品” 的老牌产业,葡萄与新兴的西梅产业共同编织着秋日的丰收图景。随着西梅和葡萄成熟期临近,线上预售通道即将开启,网络达人已预约直播场次,从果园直发到消费者手中的冷链物流链也已打通。对种植户朱溶毅来说,成熟季意味着更多元的收获:“大宗订单由客商统收,精品果供游客采摘,剩下的还能做西梅干,静待8月底首批黄金西梅成熟时,迎接城里的体验客。”
站在连片的西梅园里,看枝头果实压弯枝条,听果农们谈论着今年的挂果率,忽然读懂了“突破口” 三个字的分量,当西梅的幼苗被栽下时,不仅扎下了根,更扎进了乡亲们对好日子的向往里。“深耕细作” 从来不是抽象的词,是技术人员蹲在地里教疏花疏果的耐心,是村民们在晾晒场守着果实等待烘干的执着,是镇里为打通销路跑遍疆内外市场的奔波,生态宜居不再是愿景,七角井镇的西梅故事,还在续写。而这故事里,有乡亲们亲手绘就的壮美画卷,更有乡村振兴的答案。(公伟 魏国能)